“只要善于觀察,善于記錄,那這些知識將會一代代傳承下去,終有一天我們的子孫會比我們掌握關于微生物的更多知識。”
“許多在這個時代被視為不治之癥的疾病,將會在日后被攻克,成為隨處都能醫治的疾病。”
“不過具體能不能發展到這一步,還得看你們之中有沒有人愿意邁出這一步。”
朱高煦笑著講解,隨后合上了課本“好了,今天的課程到這里結束,你們也好好休息吧。”
“教習慢走”
見朱高煦這么說,學子們齊刷刷起身,對朱高煦躬身作揖,恭送他離去。
見他們如此,朱高煦也心滿意足的離開,他知道自己播下了種子,至于種子是否會發芽,何時會發芽,這得看他們自己了。
“教習”
正當朱高煦從課堂離開的時候,南京城西安街坊內的一處宅院里傳出了詫異之聲,隨后便是笑聲。
“身為一國儲君,居然放下朝政去帶著一幫學生胡搞亂搞,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中堂之中,還沒換下常服的禮部尚書李至剛得到太學消息后,便忍不住的大笑起來。
他不認為朱高煦能教出什么新意,只當是朱高煦為搏名聲而作秀罷了。
“看看吧,那位能堅持多久,但愿不要成為笑料。”
另一處宅院內,作為大學士的楊士奇倒是沒有嘲笑朱高煦,畢竟他和解縉在廟堂上吃了朱高煦不少虧。
即便是自視甚高的解縉也不敢說比朱高煦全才,因為他們真切的研究過遼東官學的教材。
盡管沒能獲取全部知識,但從部分知識來看,朱高煦興許真的是一個數百年難出的全才。
楊士奇不認為朱高煦會為了所謂名聲去作秀,在他看來,朱高煦這么做一定有他的目的。
“你說,若是太子把遼東的那些東西搬上科舉,那我江左學子還能應付科舉嗎”
楊士奇閉目養神,下意識詢問了府邸的管事。
管事聞言愣了愣,隨后答道“遼東的那些東西,除了算術之外,其余似乎都難登大雅之堂,想要上科舉恐怕沒有那么容易。”
“確實不容易,不過對于那位來說卻很容易。”楊士奇瞥了一眼管事“別忘了那位的身份。”
管事這時才反應過來,朱高煦的身份是太子,并且還是實權太子,可以說是半個皇帝。
加上朱高煦與皇帝的關系可謂親密無間,因此想要挑撥他們關系也十分困難。
一旦他們父子決定要把這些東西拿到科舉上,那即便群臣阻礙也不太可能實現。
現在整個朝野都知道,遼東官學收容了十數萬學子,這數量僅次于南直隸、浙江和江西三地的官學。
一旦這十數萬學子學成,到時候廟堂恐怕就要變天了。
“想想辦法,看看能不能把遼東的教材都拿到手里,讓江左的官學也將它們作為教材實施下去。”
楊士奇閉目養神,可管事想了想后卻搖頭道“恐怕其它幾位學士不會同意。”
“哼”聽到管事這么說,楊士奇冷哼一聲“為官為人若是不會變通,那就只會遭來橫禍,被周遭所拋棄。”
“低調做事,才能活得長久。”楊士奇說著說著感嘆起來
“只要活得長久,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實現”
明太宗實錄“二年五月庚申,上遣太子辦太學。”
渤海紀事本末“五月初,上辦太學于雨花臺,親為教習,諸學子視其為古今奇才,集合百家。”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