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想說這損耗不可避免”朱高煦抬頭詢問郁新,郁新也只能頷首。
“好吧。”揉揉眉心,朱高煦只能認下這筆損耗。
走海上被掀翻一成,總比走陸路被沿途官員貪墨三成要好。
“還有什么事情嗎”
見郁新沒有要走的意思,朱高煦放下批紅的奏疏詢問,郁新也猶豫著抬手作揖“臣老邁,想于歲末乞老歸養。”
“”聽到郁新想要回家養老的想法,朱高煦下意識就覺得郁新是受到了壓力,但片刻后他又反應過來,郁新確實在永樂年間沒干幾年就病死任上了。
如今算來,他也沒幾年壽數了,應該是真的感受到了身體大不如前,所以才來乞老歸養。
“除了夏原吉,你還有能舉薦的人嗎”
朱高煦也想放郁新回家多活幾年,只是朝中確實缺人,尤其是缺他信賴的人。
孫鋮起碼要到明年年末才能從遼東和山東脫身入京,郁新這種節骨眼上要走,確實讓他有些無奈。
“布政使孫鋮”
郁新舉薦到了朱高煦的人,對此朱高煦十分無奈“孫鋮起碼要到明年歲末才能入京,你還有其它人可以舉薦嗎”
“北京行部尚書郭資。”郁新無奈說出如今負責北京行在工作的尚書郭資。
郭資是朱棣的人,這也是郁新沒有一開始提及他的原因。
不過他低估了朱高煦,朱高煦并不在意郭資是誰的人,畢竟戶部之中大部分是他的人。
“這樣吧,等北征結束,我調郭資南下,你帶著他熟悉熟悉,來年開春再歸養。”
“多謝殿下隆恩”
得到朱高煦的答案,郁新松了一口氣。
他雖然有心想為朱高煦做更多事情,可他的身體已經不允許這么繼續下去了。
人都是怕死的,郁新也不例外。
現在的他只想好好回家歸養,享受一下最后的幾年。
“我會派御醫每月都前往戶部為你診脈,你不要有太大的負擔,好好照顧身體。”
看著不過五十八歲的郁新,朱高煦只能感嘆戶部確實耗費精力,能在戶部任上活到六十的都算是了不得的人物了。
要是郁新能活到七十幾,那自己會少去大半的財政壓力。
只是可惜
“臣告退。”
瞧著郁新緩緩退出春和殿,朱高煦感嘆頗深,搖了搖頭便繼續處理起了奏疏。
在他處理奏疏的時候,時間也在一點點過去。
三月初九,龍舟北上的第九日,這支備受矚目的隊伍總算越過了徐州,進入了山東境內。
朱棣如一開始所說的一樣,在抵達山東境內后,便以運河淤堵,船隊難以行走作為借口,帶著徐氏下船乘坐了車輿北上。
這是山東執行新政的第三年,不過對于兗州府的百姓來說,這不過是第二年,因為新政的政策,是在永樂二年才在當地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