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邊的民夫、糧草已經征調齊全,只要您不要想著打完阿魯臺再去打馬哈木、太平他們就行。”
“一旦被您重創一次,日后您就別再想找到他們的主力了。”
一想到這些,朱高煦就覺得自己取代老大那一大家子簡直就是天命所歸。
“你想什么呢”
“兀良哈是沒有辦法,他們無法攜帶大量牲畜從漠東逃回漠北,但韃靼和瓦剌不一樣。”
等朱瞻基死的時候,留給朱祁鎮的局面是全蒙古除阿臺汗外,其余部落盡數臣屬瓦剌的局面。
“對了老二,馬政你弄得怎么樣了”
“嗯”
至此,瓦剌三大部中脫歡一家獨大。
北邊養出了一個能拉出九萬兵馬的瓦剌,南邊養出一個能拉出十幾萬兵馬的麓川,海上舊港宣慰司也日漸式微,中南半島陽奉陰違,西邊哈密還被瓦剌挾持
朱瞻基對于其它兩部也不扶持,只在名義上冊封太平之子捏烈忽襲爵為賢義王,結果脫歡直接派兵征服土爾扈特部,并忐忑等了幾個月。
朱高煦這話是根據他對蒙古人的了解,以及對歷史的清楚所分析的。
“俺這次帶著羽林三衛和肇州左右二衛北上,算上孟章所轄的肇州、吉林二衛,朱能和丘福的燕山衛和蔚州衛,以及王義的大寧衛,一共是十個衛,五萬六千人。”
人口沒有太大增長,百姓叛亂規模比永樂年間還要大,外部局勢糜爛一片。
正因如此,朱棣很多事情不用過問,朱高煦就能辦的很好,甚至超出朱棣的預期。
看著朱高煦明明有事卻不想說,朱棣狐疑的應了一聲,隨后才看向了正在上船的文臣武將及兵馬。
如果算上西北、西南、西番的邊騎,那大明也有近七萬騎兵了。
“除了軍馬和乘馬,牧場還養有挽馬近三十萬匹,耕牛三十余萬頭。”
就他們干的那些事,朱高煦生怕自己告訴朱棣后,朱棣直接高血壓被送回乾清宮和徐皇后作伴。
朱棣看著朱高煦不說話,一臉狐疑。
這個數據,是歷史上朱棣在永樂十九年才完成的功績,但由于朱高煦亂入,致使大明提前滅亡兀良哈,獲得了大批牧群,加上渤海草場充足,豆料充足,故此才得到了這樣的成果。
這些掌握在朝廷手中的挽馬耕牛都是實打實的生產力,如果將他們投入到某一省,那能迅速讓一省之地增加許多耕地。
當然,前提條件是配給百姓足夠的豆料和糧食,讓他們可以毫無顧忌的開荒。
“這些挽馬和耕牛,你準備調撥給誰”
朱棣自然也明白挽馬和耕牛對農業的重要性,所以詢問起了朱高煦。
對此朱高煦則是不假思索的回答道“雖然有耕牛挽馬六十余萬,但能出欄的從事農業生產的不過十余萬。”
“這些耕牛挽馬,豢養在漠東三衛的就地發放給當地百姓,爭取三年后讓當地百姓每人擁田十畝以上。”
“至于剩下的,兒臣準備調給北直隸、山東和河南。”
北直隸、山東和河南,這三個省不管放在哪個時期都是農業上的大省,可由于兩宋遼金三易回河和元代以來的黃河決口,此時生活在這三省土地上的百姓不過九百余萬,所開墾耕地也不足八千萬畝。
這三省的耕地潛力不用說多,如果能有配套的耕牛和挽馬,那一戶人家完全可以粗放式耕種近百畝耕地。
按照三省一百五十余萬戶來算,哪怕不移民,這些百姓也能在后續開墾并粗放耕種一億五六千萬畝耕地。
這三省的耕地潛力如果按照后世來算,那足足有三億畝,即便黃河沒有改道,沒能沖擊出來東營那一大片,也不會少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