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招呼聲中,諸將先后退去,朱棣見狀也捋了捋胡子準備休息。
不過在他的目光,還有一個坐在角落的人沒有離開,因此他詢問道“你怎么還不走”
“陛下,臣還要為您記錄軍情呢。”
那名千戶官開口,同時吹干了自己剛寫的墨跡。
“這有什么好記載的,俺就在邊塞,這些軍情俺知道就行了,記錄下來干甚”
朱棣有些無奈,可那千戶官卻道“殿下交代過,說此次北征若不記錄詳細,恐后人說陛下窮兵黷武,毫無戰果。”
“嗯,那你記吧,困了就換人。”
見朱高煦都這么說了,朱棣也懶得理會了,轉身便去大帳后方的帳篷休息去了。
如暴風雨前的死寂般,距離不過四十里的兩軍都在為明日的大戰做準備,不同的是阿魯臺所派出的阿力臺在天明時分抵達了一座矮山背后。
這矮山有一條下山的道路,不過由于多年無人行走而被灌木遮蔽。
只要明軍越過這里,阿力臺就能砍伐灌木,帶上萬兵馬截斷他們的退路。
“只要勝了這一場,南邊最少能老實十幾年”
帶著這種想法,阿力臺昏昏沉沉的睡了過去。
幾個時辰后,他被自己的親衛搖醒,迷迷糊糊之間才想起自己的任務,因此立馬打起精神。
他趴在山上,小心翼翼的向山下看去,只見河谷之間此刻正緩慢通過一支大軍。
“這數量,恐怕不會少于兩萬騎兵,南人這十五年的所積攢的騎兵,恐怕都在這里了。”
阿力臺的年齡已經五十四歲,故此在過去的五十四年里自然與明軍交過手,也知道明軍自嶺北之戰后缺少騎兵。
雖說洪武二十五年周興也在漠北征討過韃靼,但當時蒙古人主力都在漠西糾纏,因此并沒讓他遇到太大對手。
算算時間來,這算是捕魚兒海之戰后,雙方第一次進行萬人以上的對戰。
不過這次對戰的結果,將屬于他們
阿力臺瞇了瞇眼睛,而在他觀察明軍的時候,明軍也早已通過望遠鏡看到了在山頂上的那一些腦袋。
塘騎將消息匯報朱棣,朱棣卻擺手“讓全軍假裝不知道,給他們斷后路的機會。”
“是”王義作揖,隨后吩咐全軍不要理會山上的胡人,只管向北邊行軍。
莫約三個時辰后,當時間來到下午的申時15點,明軍的塘騎也進入了北山壑。
面對前方豁然開朗的河谷草原,塘騎們警惕的搜尋,很快在北方搜尋到了正在遷徙的韃靼本部部眾,而阿魯臺也開始下令反擊。
韃靼騎兵向著那千余塘騎廝殺而來,率領這支塘騎的是安平侯李遠,不過他并未貪戀軍功,而是調轉馬頭,率領塘騎撤退,拉長對方騎兵追擊距離。
三千韃靼騎兵與千余明軍騎兵在河谷草原展開追擊戰,而阿魯臺本部的兩萬余騎兵則是在北山壑的一座矮丘四周列陣備敵。
阿魯臺登上矮丘,等待明軍主力到來。
很快,明軍主力從北山壑的南口進入河谷平原,追擊李遠所部的騎兵見狀立馬調轉馬頭撤退,李遠則是調轉馬頭率本部騎兵追擊。
一時間,獵人與獵物更換了位置,而相較于韃靼本部的箭矢,明軍則是用更犀利的武器回擊。
提前裝上火藥的大號燧發槍被舉起,明軍在距離韃靼騎兵五十步左右的時候駐馬,構成一個穩定的射擊平臺后點火扣動扳機。
“啪啪啪”
數十支大號火繩槍成功射擊,盡管由于沒有槍架而失去準頭,但還是有五六枚鉛彈隔著六七十步的距離擊中了韃靼騎兵。
“那是什么火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