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百姓都是被改土歸流土司留下的苗家百姓,昨日軍中的劉千戶來說,還有兩千多洞蠻人在遷徙的路上,算上這里差不多有四千人。”
章程解釋著,而那群百姓也害怕的看著他們,紛紛停下了手中動作。
“寨中有一百披甲的軍中弟兄,不過他們一般不管百姓,只負責維持治安。”
“我來的時候那劉千戶說,他們只負責到我們的兵馬司訓練好,然后就要前往南邊平叛去了。”
“這期間的政務他們不插手,需要幫忙的話可以幫忙。”
章程解釋著桐梓縣的一切情況,同時從懷里拿出了一本文冊“這就是桐梓縣的所有情況了。”
王章接過打開,徐碩也湊了過來。
二百六十七戶,一千六百二十七口,男丁五百二十六人,未成丁三百二十四人,女七百七十七人。
屋舍二百處,驛館一處,馬廄一處,牛二十六頭,挽馬十二匹,豬三十四頭,家禽四百二十七只,糧三千六百石
“孟明,伱得支持我啊”
瞧著手中的文冊情況,王章懷疑自己管理的不是一個縣,自己也不是一個知縣,而是一個鎮長。
與徐碩的身份不同,王章是遼東官學中舉的學子,雖然也是關外,但始終比不上吉林城出身的徐碩。
徐碩能被破格提拔為遵義知府,除了沒人愿意來外,也有他吉林城身份的緣故。
這次徐碩入貴州,蹇義是給了他許多幫助的,他手下有七百多名胥吏和一千六百多名工匠,此外還有六百匹挽馬和兩萬余石糧食,五千多貫錢。
不和徐碩哭窮,王章真不知道和誰哭窮了。
“我倒是想幫你,但現在我得看看遵義縣是個什么情況,得再走訪走訪各縣是個什么情況。”
徐碩咽了咽口水,遵義府內有遵義、桐梓、綏陽、仁懷、湄潭五縣,如果每個縣都和桐梓這么窮,那他恐怕真得向朝廷上疏求援了。
“我先給你留三千石糧,各類工匠各十名,胥吏三十名,教習十名和四夷館翻譯一名。”
“其它的,你等我走訪一個月再給你調撥。”
徐碩做出承諾,然后與王章在土路上行走,偶爾想與這些百姓交流,卻因為語言問題而無法交流,只有依靠四夷館的翻譯才能了解對方困難。
“我雖然知道苗語,但侗語和其它卻不知道,王知縣得找些人翻譯才行。”
四夷館的翻譯汗顏作揖,王章聞言則是心力交瘁,只覺得桐梓縣興許就是他這輩子的養老處了。
“軍中應該有精通這些語言的,我到了播州后給黔國公寫信求幾個人來幫你。”
徐碩拍了拍王章的肩膀,并不希望他氣餒,畢竟桐梓縣的地勢情況可以說這一路走來最好的地方了,好好開發還是有希望憑借功績更上一步的。
“希望有吧,只是這桐梓縣連耕地都沒有,我看來只能坐吃山空了。”
王章看著文冊上那僅有的兩畝菜地,不知道該怎么形容自己的情緒。
“我去了遵義看看,楊氏家族治下耕地應該不少,不然他們吃什么”
“就算沒有,你也不用擔心,大不了像你在大竹縣當典吏一樣,帶著百姓們慢慢開荒就是,糧食我會想辦法。”
面對王章的氣餒,徐碩不斷為他打氣,同時看了看桐梓縣的情況,隨后讓自己身后的官員命令所有工匠前來桐梓縣,為桐梓縣加急修建些屋舍。
很快,千余名工匠砍伐樹木,坯土為墻,只是半日時間就修出了十余間單間的屋舍。
盡管十分簡陋,但總比沒有要好。
瞧著那十余間簡陋的屋舍,以及空曠的四周,徐碩不免咋舌,祈禱自己的府治不會這么貧困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