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
十三歲的少年郎喂了馬料,隨意擦了擦臉上汗水后,便走出了溫暖而異味十足的牛圈。
他的死并不壯烈,因為他是死在永樂二年的海上運糧任務中,但即便如此,張渤海他們一家還是得到了應該有的撫恤田和撫恤錢糧。
即便如此,渤海的百姓們也十分滿意,畢竟現在的日子是他們曾經可望不可及的。
在信里,張成山也說了就讀中學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如今朝廷對官學學子的要求越來越高,即便畢業也無法分配到好的差事。
如今七年過去,他們在通海鎮安了家,他大哥也在永樂六年畢業成為了四川成都府新都縣下的一名縣吏,每年都會給家里寫信、寄錢。
因此,張渤海不要有太大壓力,可以前往安東府就讀五年中學,日后出來肯定比張成山有前途。
“您慢點,路上有冰”
少年郎名叫張渤海,主位背后的靈位就是他的父親張九郎。
如今的渤海可以說是關外手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各地都開采有煤炭、礦石。
此外,張成山還與張王氏和張渤海說起了張渤海畢業之后的事情。
少年郎著急的叫嚷著,好在婦女沒有摔倒,而是拿著一份信遞到了少年郎手中“二郎,你快幫我看看,你大哥寫了什么。”
由于當時正值山東百姓集體北遷遼東、渤海,加上他的母親張王氏也算是烈屬,因此便被遷往了渤海。
少年郎扶著婦女入了院子,關好門后才進入了主屋。
反正張家家中還有許多積蓄,加上張成山明年也準備以胥吏身份參加科舉,即便不成舉人,也能得到一個童生的身份。
少年郎詫異詢問,那婦女見自家孩子已經起床,連忙加快腳步。
張渤海有些不情愿,不過張王氏卻連連點頭“你大哥交代的好,你過些日子挑個時間耕牛還給衙門,然后我們過完年就坐雪橇去安東府租房子。”
“我們進屋看,在外面都快凍僵了。”
“怎么不行”張渤海反問張王氏,并對張王氏道
“爹他是烈士,我們是烈屬,按照朝廷當初給的條件,我們家這一代可以推舉一個人前往南京就讀國防大學。”
“娘,這個機會大哥沒用,那就留給我用吧。”
張渤海據理力爭,并且為了安撫張王氏,他也搬出了官學的教習“教習他們說了,前往國防大學,一旦畢業就可以擔任百戶官。”
“您想想,那是百戶官,正六品的百戶官。”
“如果我能當上百戶官,那大哥和我的子嗣都能享福了。”
在張渤海他們的眼中,正六品的百戶官便是十分了不得的大人物了。
不過面對張渤海的話,張王氏還是生氣的拍了下桌子“我說了不準,你就老老實實去讀中學,就這么定了”
說罷,張王氏也不給張渤海反應的機會,起身便走入了自己的臥房。
張渤海見狀想說什么,卻只能看著臥房關上的門獨自嘆氣。
在這個父母之命大于天的時代,即便他想要參軍,只要他母親不同意,便是連軍隊也不敢收他,更別說千里之外的國防大學了。
垂著頭,張渤海看向了手中的書信,望著上面的那兩個字,低喃道“中學”
他搖了搖頭,最后將信收了起來,自己則是返回了臥房休息。
父母之命,不管放在哪個時代,都是很難避開的難關。
如果開學之前張王氏態度沒有變化,那張渤海也只能乖乖去中學就讀了。
不過相比較萬千新政學子,張渤海這種還有選擇的人無疑是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