屆時想要舍棄東北和西域,那就不僅僅是遷徙人口那么簡單。
歷史上,大明那么費心力的把政治中心向北轉移,結果卻因為沒有足夠的資源去發展北方,話語權始終還是在南方,或者說是在江南。
“你昨日說老二準備設東洲宣慰司,那這樣所用的人力物力就更多了,這是為何”
鄭和說完,眾人只覺得豁然開朗。
黑夜之中,京都城內的三條坊門邸內,跪坐在榻上的足利義持稍顯成熟。
解縉的性子他太了解了,如果不是朱棣惜才,他早就死了好幾遍了。
想到這里,姚廣孝不再發言,朱棣也將目光看向鄭和
“下西洋艦隊的寶船和戰船,需要檢修多久才能繼續航行”
至少就當下的局面來看,朱高煦要是真的想當皇帝,那他這個老子還真不一定能在江南斗得過他。
“昆侖洲的情況比南洋還要復雜,沒有充足的金雞納樹皮,他們頂多在外圍的河流里淘淘砂金罷了。”
在他面前的長案上,一方體積不大的金印擺在桌上。
“這次下西洋的規模,大概是寶船七十艘,三千料大福戰船一百二十艘,五千料和三千料的馬船合計三百艘,將士六衛三萬余人。”
這句話,深深刺痛了足利義持的心,本就不希望對大明稱臣的他,如今心里也做出了決斷。
“這三件事情但凡成功一件,都能解決大明北方、西南、東南的問題。”
畢竟人口可以遷徙,但礦山可遷不走,百萬漕工的衣食重要,百萬礦工的衣食同樣重要。
只不過單純的礦產資源,還是不足以支撐起北方自保,畢竟這個時代的礦產資源開發太慢了,不過一旦擁有了蒸汽機,這一切就不一樣了。
他可以不追求實控漠北,但必須要實控東北和西域,因為他不實控,后續的君王絕對沒有他的力量來實控這兩塊地方。
面對朱棣,姚廣孝便沒有那么藏拙了,但凡能猜到的情報,他都會告訴朱棣。
只有實控當地,讓當地發展出屬于自己的資本和江南抗爭,那才能穩固北方的疆域,而這便是朱高煦在北方大力推行官學,大力建設工場的緣故。
朱高煦說出了海軍風光背后不為人知的一面,這也讓胡綸忍不住頷首贊同。
“可陛下”紀綱還想說什么,卻被朱棣擺手“下去吧。”
“額臣”紀綱被朱棣這話給噎到了,但他還是反應道“臣麾下也有值得信賴的奴婢。”
“那昆侖洲的金礦,理應由朝廷接手,而不是交給這些商賈。”
“以貧僧來看,比起昆侖洲的金礦,殿下更關心的是江南新政的推行,以及西南的改土歸流,還有如何打擊漠北的瓦剌三部。”
如果他只能做到羈縻,那不管是強羈縻還是弱羈縻,后續即位的君王也無法擁有足夠的資本和力量去維護這兩塊羈縻領土。
“按照計劃,把城中支持稱臣的那些人清理干凈,再派遣使臣前往應天,告訴大明的皇帝,日本可以接受貿易,但拒絕稱臣。”
朱棣看向姚廣孝,姚廣孝也盤算佛珠道“指點卻又不建議,他們所修的書籍大多是抄寫,其中犯了忌諱的事情并不少。”
這種現象是朱高煦不能容忍的,一旦政治中心被資本裹挾向江南發展,那江南成為政治中心后,它的發展方向絕對會向著中南半島和南洋地區,北方根本不被他們所重視。
橡膠和金雞納樹皮,是大明現在對外擴張和對內需求最大的資源。
涓竴涓浜屼簲涓涓節鍏浜屼簩
“老二確實穩扎穩打,是個雄才之主,和我一樣。”
在京兵馬,渤海一派占據五成,燕府一派占據五成,不過其中燕府又有三成青睞朱高煦,剩下兩成雖然不表態,但也不會和朱高煦為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