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歲的朱權雖然每次都參加了北征的戰事,但要么就是先鋒,要么就是在后勤負責補給。
這次北征,朱權沒有跟朱棣去前線,而是在鶴城負責運送物資前往前線的海喇兒城。
朱棣召他前來,主要是詢問他一些事情。
“陛下”
朱權作揖行禮,整個人由于常年生活在大寧而皮膚有些黢黑,好在身體還比較健康。
“宗規你看了吧”
朱棣示意朱權坐下,同時詢問他對宗規的看法。
朱權倒沒有那些哥哥弟弟那么暴虐,因此對于宗規,他并不怎么上心,也不覺得苛刻。
“人在軍中便有軍法約束,在民間便有律法約束,那宗室子弟也自然要有東西約束,臣弟不覺得宗規有什么問題。”
朱權畢竟站在朱高煦那邊,既然沒有侵害自己的利益,那自然要幫朱高煦說好話。
“之前老二說要把你移藩大同,你是怎么想的”
朱棣詢問朱權,朱權聞言也知道朱棣到底在想什么了。
如今瓦剌、韃靼接二連三的遭受重創,七八年內是掀不起什么風浪了。
另外,由于北京營造完畢,遷都自然勢在必行,因此在大寧城就藩的自己,便成為了可以威脅到京城的存在,畢竟洪武、永樂年間并沒有大規模修建長城,即便修建,也多是夯土構建,并不牢固。
朱權手中護衛雖然只有五千多人,但這么短的距離,也能做不少事情了。
朱高煦將朱權移藩大同,主要是大同和北京之間有居庸關,即便日后寧藩作亂,也不會威脅到北京。
不過相比較朱高煦,朱棣對藩王的防備要更甚,他擔心的不是寧藩威脅到京城,而是擔心寧藩帶著工匠,給草原帶去火器的技術。
因此他的詢問,多少帶著些目的。
朱權了解后,想了想便開口說道“臣弟如今而立之年,還能上馬征戰。”
“若是可以,臣弟想去關中、亦或者隴西之地。”
朱權主動提及西北,但朱棣一聽又有些不好意思。
西北確實因為民族成份而容易發生叛亂,但那地方之所以容易發生叛亂,主要還是資源不足導致的。
各民族爭奪土地資源鬧出矛盾,從而引發叛亂。
雖然經過朱高煦內遷數十萬色目、蒙古人進入河南、山西、四川生活,又遷徙十余萬漢人前往隴西生活,將延安一帶陜北百姓遷入關中,但當地的叛亂規模并沒有比以前小。
這樣資源不足的地方,自然會十分貧瘠。
把靖難、北征都立下功勞的朱權移藩到西北之地,朱棣確實做不出這種事情。
“這件事情我還是回南京后再做決定吧,你明日先率王府護衛返回大寧好好休息,多照顧身體,日后我不一定能來北邊看你了。”
朱棣交代著朱權,不忘關心起他的身體。
不過相比較他,朱權反倒更關心朱棣的身體,畢竟他們這一代的前幾個哥哥都是三四十就薨逝了,五十二歲的朱棣,毫無疑問是二十多個兄弟里最高壽的存在。
“四哥也要多多注意圣體,臣弟告退。”
朱權叫了一聲四哥,這讓朱棣更不好意思把他移藩到西北了。
摸了摸大胡子,他最終決定把這個鍋讓給別人背。
“老二,你十七叔這件事,看樣子還是得你來辦啊”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