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大明在冊的教習數量是四十二萬余人,學子數量是六百余萬人。
這還是沒有在江西、浙江、湖廣、福建、兩廣和云南推行新政的結果。
這幾個省份人口加在一起,合計三千四百余萬,最少有四百萬學子,需要二十余萬教習。
大明無法再招募那么多教習,所以只能推遲各省新政速度。
在當下的教育基本盤中,兩京七省今年畢業學子數量是九十萬左右,明年則是一百二十余萬。
再往后逐年增高,最高一年是一百三十六萬。
相對應的入學則是比較平穩,每年大概也就是在五十萬左右,所需的教習維持在兩萬人就足夠。
隨著他們畢業,基本盤多余的教習也從今年的兩萬余人,到明年的三萬余人,一點點的增加。
等第一批學子畢業,兩京七省學子數量基本在三百萬,教習維持在二十萬就足夠。
那剩下的二十二萬教習,會在過后五年時間里,一批批被調到江西、浙江、福建等省份。
以朱高煦的估計,再熬七年,教育最困難階段就會過去,屆時教育經費就可以下降到千萬貫以下,然后隨著人口逐漸增加而增加支出。
不過相對應的,人口的逐漸增加,也代表著朝廷的稅收不斷增長。
為了把新政搞好,朱高煦在未來幾年時間里,除了會對廣西、云南的土司用兵外,便不會再對其它地方用兵。
老頭北上這一戰已經擊垮瓦剌部,沒有個十年他們休養不過來。
十年后的大明才是一個舉世無雙,威壓四夷的大明。
暢想未來,朱高煦的心情也從壓抑走向輕松,而他們乘坐的大輅也駛向了宮城
“咕咕咕”
幾乎在同一時間,當朱高煦他們趁著午后返回宮城時,大洋彼岸的鄭和卻疲憊的走進了石屋之中。
坐在床上,他可以聽到遠處傳來的聚會歡呼聲,也能依稀看到遠處的篝火。
這里是東國的都城,而鄭和白天剛剛結束了對東王阿荼的冊封。
王任說的沒錯,這片大陸的幾個文明國家確實很好說話,在見識了鄭和所率的艦隊及兵馬后,阿荼答應對大明稱臣納貢,同時與朝廷進行朝貢貿易。
腳步聲響起,鄭和看去,果然看到了先后走進石屋的楊展與王任。
他們走進來后坐下,并將門合上,門口則是由沒喝酒的明軍將士守衛。
“那個阿荼也只是畏懼朝廷實力,你們留守東洲,不得不防。”
見他們坐下,鄭和也對王任開口交代起來,王任也點了點頭
“我今天和他們翻譯了稱臣納貢的事情時,我看他們表情不對,如果不是您帶來的軍隊,估計他們也不會輕易答應。”
王任說罷,沉默寡言的楊展這才開口道“東洲宣慰司駐扎的兵馬不能少,等陳瑄他們到來,我與陳瑄他們乘船走東洋返回朝廷,和殿下建議一下。”
“最少要駐扎兩個衛才能維持朝廷在東洲和北洲的威懾力,少一個都不行。”
楊展的話贏得了鄭和、王任的認可,同時鄭和也將目光重新投在王任身上。
“東國已經解決,北國阿茲特克按照你說的人口那么少,應該也容易解決,現在不容易解決的是南邊的南國印加。”
“你確定南國有黃金”鄭和把自己最關心的問題詢問出來,而王任不假思索的點頭
“肯定有,他們那里黃金飾品很多,淘金手段粗糙,如果沒有大量黃金,不可能生產出那么多黃金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