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十余萬普通部眾可以放牧,也可以幫朝廷修鐵路,工價每人二十文。”
“鐵路修通后,每年會有數萬匹白布、上百萬石糧食、數十萬斤紅糖白糖、茶葉,以及數百萬斤煤炭運抵燕然城。”
“燕然城的百姓不用再擔心白災的問題,而他們要做的就是安居樂業的生活并交稅。”
“朝廷會出錢與你們這些貴族購買牧群,然后下發給牧民們,牧民們需要每年每戶上稅一頭牛或一匹馬。”
“伱們的田地會被朝廷以每畝五貫的價格收買,若是你們愿意去關內享受,朝廷會賞賜散階,也不會限制你們購買宅院和田地。”
“具體的你們自己想想,總之朝廷給出的誠意放在這里了。”
王戎不僅自己在說,也在示意軍中的蒙古人翻譯。
在他的解釋下,隨阿力臺前來的數百騎兵中只有幾十名韃靼貴族臉色難看,但大部分的普通兵卒卻難掩喜色。
十余年的相處下來,明軍并沒有對韃靼部牧民造成什么襲擊,雙方都是正常的交易,故此兩方之間曾經的仇恨也慢慢淡了下來。
況且對于明軍,蒙古人依舊是畏懼為主,仇恨反倒是次之。
先前幾次韃靼部騎兵都充當明軍征討瓦剌的馬前卒,對明軍的實力早就知根知底。
海喇兒城的一萬明軍騎兵足夠覆滅眼下的韃靼部,所以對于普通蒙古人來說,他們并不愿意和明軍為敵,畢竟他們也沒有什么利益被侵犯。
大明朝愿意和貴族買牛羊發給自己,還可以做工來換取二十文的工錢。
盡管不知道二十文可以買到什么,但這并不妨礙他們對明軍的態度大增。
部眾的態度變化被阿力臺看在眼里,實際上早在兩年前,他的弟弟阿魯臺就寫信給了他,讓他注意明軍的動向。
阿魯臺雖然不能隨意離開順天府,但北京東站不用走出順天府也能看到。
在看到鐵路和火車的第一時間,他便猜到了日后大明很有可能會修建前往漠北的鐵路。
在信中,阿魯臺告訴阿力臺,明軍的東北鐵路一旦完工,那他們能投入漠北的物資將會成倍數增長,投入的兵馬也是同理,讓他早做準備。
當時阿力臺沒有聽,因為他根本不相信世界上會出現不用馬也能跑的車子,更別提這個車子還能拉數百頭牛羊了。
只是現在的局面由不得他不相信,而他也必須在王戎的面前表態。
“我們自然愿意”
阿力臺勉強擠出一個笑容,王戎見狀也頷首道
“既然是這樣,那我便派人在此地勘察適合修建鐵路的路線了。”
“王同知請便。”阿力臺笑著跟隨王戎隊伍一起護衛起了那十余名工部的文官。
半日過后,經過大致勘察,十余名工部文官確定了通往燕然城的路線,收起了手繪圖紙。
王戎見狀,便率領三千騎兵離開了燕然城的范圍,向海喇兒城踏上歸途。
眼看著王戎他們走遠,一些蒙古貴族也聚集到了阿力臺身旁“真的要答應他們”
“當然不能”阿力臺斬釘截鐵的回答,臉上也浮現怒色。
“他們調遣我幫助征討瓦剌可以,但想要入主漠北,我自然不會答應。”
“不僅是我,就連太平、把禿孛羅也不會答應。”
“如果不是忌憚他的三千騎兵,我剛才早就動手將他殺了”
“可是”聽到阿力臺的話,韃靼貴族們臉上浮現猶豫,顯然都十分畏懼明軍。
“他們修建鐵路需要很長時間,我們可以趁這個時間休養生息,同時聯系太平和把禿孛羅、馬哈木。”
盡管阿力臺十分仇視瓦剌,可面對漠北被漢人入主,他還是放下了臉面,試圖團結太平和把禿孛羅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