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遠征克什米爾
五月,似乎是為了給朱高煦一些煩惱,初九廣東廣州等府發生颶風暴雨,潮水泛濫成災,溺死五百余人,漂沒房舍一千六百余間,損壞倉糧五萬余石。
災訊傳至京師,朱高煦遣派西廠都指揮同知胡季巡查,并令廣東布政司及湖廣布政司賑災發糧,以十五歲為成人,成人每月三斗,孩童每月二斗。
七月初,胡季上奏廣東災情屬實,朱高煦下旨蠲免廣州百姓賦稅,從交趾所駐大明銀行取國庫錢三十萬貫購米七十萬余石運往廣州、惠州、潮州等府賑災。
廣州城經過清理,銀行儲蓄經過清點而無缺少。
朱高煦復下旨意,著胡綸自廣州等府所駐銀行取錢二十萬貫,敕令廣州布政司拆除受災屋舍,官府出資重修屋舍,所募工人,皆以災民為主,每日工錢勘定四十文,以工代賑。
與此同時,朱高煦手書發往廣東報社,手書刊登廣東月報。
朕聞廣東遇颶風龍掛之襲,百姓惶恐流離,心情難安,今手書月報,安撫民心,給予承諾
朱高煦這篇手書洋洋灑灑數百字,表達的意思也十分清楚。
“我知道廣東的百姓們遭遇了龍掛襲擊,許多百姓害怕流離失所,心情很難安定,所以我現在手書月報來安撫百姓,并給你們做出承諾。”
“我已經讓廣東的官員開始拆除被颶風損害的危房,朝廷會出錢糧幫你們修建新的房屋,受災的百姓也會有口糧可以吃,十五歲以上的每個月三斗,十五歲以下的每個月二斗。”
大明在朵甘、烏斯藏的兵力已經降低至六千人,如果喇薩的兩千人全軍覆沒,那再想培養兩千人駐扎喇薩可是需要好幾年心力的。
洪熙五年六月十七,與大明四十年沒有聯絡的俄力思軍民元帥府突然派出僧人抵達喇薩,而原因是被他們被南邊的勢力襲擊。
“傳旨,令朵甘都司劉昭領兵二千前往喇薩,并打探消息,伺機策應李英回師。”
李英的貿然行動,打亂了他在西番之地的布局和計劃。
“對對對,肯定不是假的,朝廷是看我們可憐才給那么高的工價。”
歷史上的永樂十八年,也就是自己的洪熙三年。
駐扎喇薩的烏斯藏都指揮使李英得知消息,當即派人加急將奏疏送往北京,同時自己親率兩千軍隊馳援俄力思軍民元帥府,并征募喇薩和羌塘等地的五千牧民為明軍運送補給。
那跑來的漢子叫嚷道“來人了來人了,衙門帶著糧食和水泥還有錢來了,說是各村村吏前往鎮上領取錢糧和水泥,王吏員讓我來叫伱們去鎮上,男的全部去”
得知廣東災情得到控制,百姓開始重新修建家園,朱高煦也略微舒緩了一口氣。
不多時,上百個男丁浩浩蕩蕩向著鎮子聚集而去。
消息傳回北京時,已經是洪熙五年的九月中旬了。
“大概說的就是這些。”
這樣的場景發生在廣東各地,一時間各地百姓都對朝廷歌頌起來。
“賑災糧食會發三個月,三個月后我希望你們好好生活。”
“真的發錢發糧啊”聽到這話,所有人愣了愣,下一秒立馬反應過來,向著那被颶風摧毀大半,好似廢墟的村子跑去,一邊跑一邊叫嚷。
站在朱高煦身旁的亦失哈也臉色不好看,只覺得李英未免有些太沖動了。
“私自出兵,打贏了還好,如果打輸了,那就有些糟糕了。”
朱高煦只能亡羊補牢,畢竟在他看來,阿里地區在這個時代的戰略價值并不大,等幾十年過去,如果大明的科技有進步,屆時再向阿里地區進發也不遲。
武英殿內,朱高煦呢喃著,腦中也似乎閃過這個畫面。
“衙門來人了”
當然,他更擔心的是烏斯藏都司兩千兵馬戰敗后,燧發槍被繳獲,故而影響到其它地方。
“此外,如果遇到敢克扣你們工錢的官吏,你們要勇于反抗,不用擔心軍隊和兵馬司對付你們,立馬把這些官吏押往軍營,打死也活該”
一群受了災的百姓七嘴八舌說著,那青年也撓撓頭道
“反正報紙上就這么寫,衙門也不可能不按照皇帝說的來辦事吧”
歷史上永樂十八年,克什米爾地區的一個王國襲擊了古格王國,而古格王國就是大明的俄力思軍民元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