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唏律律”
六月末梢,漠北的積雪早已融化為河流,沿著河道滋潤著遼闊的草原。
雖說這個時代氣候寒冷,降雨量也遠不如后世,但由于蒙古高原人口數量并不算多,所以即便蒙古人濫牧,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對漠北草原造成什么大面積的破壞。
沿著河流與草原奔走,數百騎兵越過丘陵與平原,來到了距離和林上千里外的一處谷地。
登上丘陵,出現在他們眼前的是聚集在一起的上萬頂帳篷,以及穿梭其中的人口。
“駕”
抖動馬韁,數百騎兵進入了谷地,并在不多時被此地騎兵檢查,隨后在他們的監督中前往了修建起來的簡陋石屋前。
“明軍已經如我們預料一樣開始北征,不過他們集結的速度很快,而且哈剌溫山西側有大批戰馬北上,足夠供幾萬騎兵驅使。”
“太師估計這次明軍北征的數量不會低于五萬騎兵,并且明軍很有可能已經知道我們的事情了。”
“所以,太師邀請您前往忽蘭忽失溫集結,共擊明軍”
石屋內,馬哈木與脫歡坐在旁邊,而他們身旁還坐著一個十六七八的青年。
這三人坐在篝火前,享受著火焰帶來的溫暖。
面對這個千戶帶來的話,老邁的馬哈木轉動了一下渾濁的眼球,目光平靜的看著他,同時詢問道“朱棣還活著嗎”
“還活著,而且這次領兵的人,很有可能就是他。”千戶老實回答,馬哈木聞言卻大笑道“瘋子真是個瘋子”
朱棣的年紀比馬哈木還要大十幾歲,所以在他看來,拖著這么老邁的身體來到漠北這種苦寒之地,無疑是一種找死的行為。
“好,既然他們敢來,那這次我們就拖住他們,幾次無功而返,我不相信南蠻子還會不斷對漠北用兵”
馬哈木站了起來,訴說著自己的想法。
游而不擊,襲其糧道就是馬哈木準備對朱棣做的事情。
只要北征沒有戰果,那明軍遲早會被自己一行人拖得疲憊撤軍。
想到這里,馬哈木開口道“太平和把禿孛羅派遣軍隊去忽蘭忽失溫了嗎”
“已經派人傳消息了,相信兩位也會很快抵達忽蘭忽失溫,另外我們已經開始西撤忽蘭忽失溫。”
千戶回答著馬哈木提出的所有問題,馬哈木聞言頷首,低頭對自己左右吩咐道
“脫歡、也先,準備調兵”
“是”聞言,三十幾歲的脫歡與他的兒子也先起身抱胸行禮,很快綽羅斯部就開始了兵馬調集。
不止是他們,就連太平、把禿孛羅都開始調派兵馬。
時隔三十年,瓦剌與韃靼終于再度聯手。
雖然時間跨度很長,但他們這次與上次聯手一樣,都是為了抵御明軍對漠北的入侵。
只可惜在他們之中搖擺不定的人太多,瓦剌與韃靼調兵的行動才開展不久,甘肅、陜西、海喇兒等地就分別收到了他們的情報。
“發現了啊,不過沒事”
七月初,在朱棣還在乘坐火車北上的時候,身處北京城的朱高煦已經從甘肅、陜西得到了來自把禿孛羅的消息。
把禿孛羅給出的消息很詳細,阿力臺準備西遷忽蘭忽失溫,然后不斷引誘朱棣前往漠西。
屆時,他們兩大部四小部將會有八萬參戰騎兵。
當然,在信中把禿孛羅表達了自己的立場,他屆時不會對天朝軍隊發起襲擊和進攻,甚至會在天朝軍隊需要的時候,從側翼對蒙古本部發起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