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把禿孛羅在表忠心這方面的動作還挺快,不過朱高煦并不會相信他的一面之詞。
這群家伙的習性早就被他摸透了,若是明軍兵勢難以抵擋,把禿孛羅絕對會錦上添花,可若是明軍遭受困境,那把禿孛羅卻絕不會雪中送炭,不落井下石都算他仁義了。
盡管朱高煦并不認為馬哈木與阿力臺能鬧出什么鬧劇,但小心些總歸沒問題。
“把這些消息派八百里加急走開平前往海喇兒,提醒太上皇不要相信這群人。”
朱高煦頭也不回的向亦失哈下達旨意,亦失哈躬身作揖,隨后走出偏殿,向班值太監傳達旨意。
不過就在亦失哈準備回到殿內的時候,徐碩卻來到了偏殿門口,故此亦失哈也傳唱“陛下,徐學士求見。”
“宣”朱高煦在批閱奏疏的同時開口。
不多時,亦失哈與徐碩一前一后走入偏殿之中,并對朱高煦作揖行禮“陛下,近來北方蒸汽機的事情也傳到了南邊,織造局的官員詢問,是否能制作紡織機器并投入織造局。”
“”聽到這提議,朱高煦手中朱筆停頓。
他皺眉看向了徐碩,沉吟片刻后詢問道“你是如何看待此事的”
“臣以為”徐碩隱晦打量了朱高煦的臉色,末了才根據自己所學知識回答道
“蒸汽紡織機若是能夠成功,自然能讓紡織產品增產,不過其中也涉及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機戶機工的問題。”
“當下朝廷在江南擁有大小二十二萬臺織機,這些織機都在織造局下轄的機戶衙門手中,只不過以五分利息租借給了機工們紡織。”
“這套流程,朝廷從永樂十四年持續至今,每年織造局衙門可以獲得機工所織布匹一百二十萬匹,又可以采買機工所織布匹近二千萬匹,故此在國內外貿易收獲利潤不下四百萬貫。”
“若是要推動蒸汽紡織機,那現有的二十二萬臺手工織機該怎么辦依靠這二十二萬臺織機生活的二十二萬戶家庭又該如何”
“二十二萬臺織機價值兩千余萬貫,二十二萬戶家庭便是牽扯上百萬人。”
“此百萬人賴以生存之手段,若是貿然更迭,且不提蒸汽紡織機用不了二十二萬機工,單說這產量提高后帶來的價格波動就足夠讓許多紡織為生的百姓家破人亡。”
“要推動蒸汽紡織機,最大的問題就是機工的就業問題,其次才是二十二萬臺織機的問題。”
徐碩通過本質來分析問題,首先大明作為一個人口龐大的國家,其市場規模自然也是空前的龐大。
二十二萬織機與織工還只是朝廷能看得到的數據,除了他們,還有那些隱藏在民間,看不到的數據。
如果現在的局面是供不應求,那自然可以推動蒸汽機進入紡織行業,可現在的局面是供應飽和。
推動蒸汽機進入紡織行業,毫無疑問可以給大明朝帶來足夠的利潤。
別的不用說,單單從太學研究的結果來說,蒸汽紡織機的紡織速度是正常織機的二十倍,也就是說一臺蒸汽紡織機就頂得上二十名機工的速度。
下面的意思很明顯,那就是變賣二十二萬臺織機給機工,回籠二千多萬貫資金,然后推進蒸汽紡織機。
原本使用人口租借織機的模式,主要是織工拿大頭,織造局拿小頭。
可如果把織機販賣出去,那織造局和機工就沒有任何關系了,機工自己生產自己販賣,而織造局則是專心推進機器織造的布匹。
在市場份額沒有變化的情況下,織造局生產出來的布匹自然會讓原本供應飽和的市場弄得供過于求,市場上的布匹價格就會下降。
這原本沒有什么問題,但問題是原材料這塊。
在生產規模擴大后,原材料產出卻沒有擴大,所以成本會變得更高,紡織利潤就會下降,市場進入價格戰的局面。
這種情況下,織造局可以依靠朝廷來撐過這段時間,但小門小戶恐怕就得面臨家破人亡的結局了。
朱高煦遲遲不推動蒸汽機進入紡織業,主要就是擔心明面上和暗地里那數十近百萬的機工家庭。
在沒有新行業可以容納他們的情況下,貿然更變一個已經穩定的行業,無疑會造成許多人的失業,這是朱高煦需要考慮的問題。
要推廣蒸汽機進入紡織業,必須先給機工們創造出一個可以養活自己的工作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