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提出的建議,完全只將目光放到了利益上,從而忽視了人的問題。
“這件事情,暫時留中擱置,等什么時候問題能解決了,再討論這件事情。”
朱高煦沒有明說,但徐碩十分清楚。
織造局若是進行改革,那日后肯定能給朝廷帶來上千萬貫的利潤,而不是當下的四百萬貫。
可這樣的改革,無疑只能解決一小部分人的工作問題,而大部分人將會成為無業游民,畢竟大部分機工都是居住在城中,沒有屬于自己的田地。
農民丟失了力夫的工作還能回家種地,機工丟失了工作,那可就只有轉行了。
百萬機工若是要轉行,又有哪個行業能長久的容納他們呢
自蒸汽機發明的十余年間,太學八千多人共同努力下,也不過才將冶金、煤炭、機器、交通稍微擴大了一些就業崗位,這些行業的工人數量加起來也不過才二百余萬罷了。
要是紡織改革,突然多出上百萬織工,這就業問題可就大條了。
晚明一個百萬槽工衣食所系就讓幾代皇帝不敢推動海運,更別提百萬江南織工了。
這般想著,朱高煦突然覺得如坐針氈,不由得起身對亦失哈交代“走,去太學看看。”
他一聲令下,亦失哈便開始準備起前往太學的車輿。
在他走出偏殿的時候,武英殿內的殿閣大學士們紛紛起身作揖,目送他離去后才收回了目光。
王回、楊榮等人將目光投向了跟隨朱高煦走出的徐碩,顯然他們都很上心蒸汽機進入紡織業的事情。
在新政派的強壓下,江東、浙西、江西等地區的舊臣為了自保只能抱團。
除了他們,地方上一些傳統的官員也加入了他們,他們的觀點很簡單,那就是保守的改變大明。
說的再清楚些,那就是在不損害他們利益的情況下改變大明。
他們手中的行業,主要就是土地、傳統紡織、牙行、河運等行業。
相比較他們,新政派主要就是冶金、土地、織造局、交通運輸等行業。
兩者之間能產生矛盾的點就兩個,一個是土地,一個是紡織。
新政派將保守派稱呼為頑固派,保守派則是稱呼新政派為北黨。
從稱呼來看,雙方就在思路上有所不同。
新政派只稱派別,而保守的江南儒生派則是依舊采用“君子不結黨”的理念來攻擊新政派。
又因新政派以北人為主,所以稱呼他們為北黨,暗指北人結黨營私。
這次的蒸汽機進入織造局提議,主要是由新政派提出,原因也很簡單。
織造局由新政派掌控,如果織造局每年利潤翻兩番,那無疑能給新政派帶來巨大的政治資本,而不少人也能從中獲得利益。
相比較下,以民間大機戶支持為主的保守派并不愿意蒸汽機進入紡織行業。
太學的蒸汽紡織機效率他們是知道的,一旦這玩意推廣,那大機戶一定會消亡在歷史中,因為朝廷絕對不可能把蒸汽機交給民營商人,至少現階段不可能。
“陛下說了,留中不發。”
徐碩走回位置上,平淡的交代出了朱高煦的意思,聞言的王回當即皺眉道
“朝廷財政緊張,現在全靠寅吃卯糧,織造局改革能給朝廷在幾年后帶來長久的巨大利益,為何拒絕”
“荒謬”楊榮嗤笑“若是織造局改革,那百萬織工如何生活”
“朝廷有了錢,自然能給他們安排更好的去處”王回不假思索的回懟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