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罪惡的種植園經濟,那些黑奴種的是什么沒錯,除了蔗糖就是棉花
而此時的蔗糖生意早已不復當年,按美國人的說法,這是一個黑白的時代黑代表鴉片,白則是指棉花。
歷史上1840年,奧地利帝國生產棉布100萬錠、法國300萬錠、英國1500萬錠,德意志諸邦為120萬錠,其中薩克森生產了60萬錠。
這也是為何薩克森只有原來國土的三分之一,依然敢和普魯士叫板的底氣所在。
此時書中的世界線,奧地利帝國生產棉布數量達到了150萬錠,原因是紡織業得到了墨西哥的棉花支持,同時又開拓了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市場。
法國的棉布達到了360萬錠,雖然在埃及損失慘重,但是卻意外得到了德克薩斯的棉花產地,大量的廉價棉花涌入法國促進了紡織業的發展。
其實此時奧地利的工業能力不弱于法國,單論機械制造更是歐陸第一,就連薩克森德意志諸邦和意大利諸邦用的也是奧地利的織布機,只不過用量都不大。用的紡織機都是奧地利生產的。
但奧地利帝國僅僅生產了150萬錠棉布,不是其他原因,就是因為沒有足夠的棉花。
英法兩國吃進了運往歐洲84的棉花,其余的歐洲各國只能吃英法剩下的殘羹冷炙。
此時世界上最大的棉花供應商是美國,它實際上是英國人的狗腿子,隨時可能會與其合謀提高棉花價格對某國實施制裁,甚至直接斷供,這種被人卡脖子的感覺相當不好。
同時期巴西和墨西哥兩國的棉花產量總和,大約是美國產量的3。這兩個國家,墨西哥連年戰亂,加上人力資源匱乏,種植面積小,市場等諸多原因疊加在一起,使其棉花產業始終沒有形成規模。
巴西雖然和美國一樣是奴隸種植園經濟,但是由于管理上的問題,使巴西的棉花單產非常低。
而且巴西當地的莊園主非常懶散或者說異常,比如弗蘭茨已經多次在向其瘋狂進口橡膠,然而其擴大產能的速度卻依然跟不上需求,甚至寧可派奴隸工人去采野生橡膠,也不愿意擴大產能。
埃及倒是曾經接近過美國的10,但由于戰爭和阿里政府的失勢,棉花種植遭受了重大打擊。
當地的農民并不相信棉花,也不信任貨幣,他們更相信可以吃的糧食。于是乎大片的棉田成了糧食基地,這讓法國人感到十分無奈,但對于英國人來說則是影響不大,因為他們并不依賴埃及的棉花。
同時整個歐洲沒有一處優秀的棉花產地,適宜棉花生長的只有西班牙南部的小部分區域和希臘南部的部分地區,不但產量低,而且質量差,與非洲生長的長絨棉完全無法同日而語。
棉花不僅僅是可以做成棉布,還是戰略物資。
硝化棉便是日后大名鼎鼎的無煙火藥的重要原料,含氮量低的硝化棉,用以制造噴漆、人造革、膠片、塑料、油墨等。
無煙火藥的價值,想必大家都很清楚,它是人類繼黑火藥之后,第二種應用廣泛的炸藥,沒有它,甚至無法進行現代戰爭。
任何一個強國都對優質棉花有著強烈的需求,沒有它就沒法持續戰爭。
隨著近代醫學的發展,人類對消毒殺菌概念的普及,棉花在醫療上的消耗也會成幾何倍數增加。
輕工業的發展,同樣離不開棉花
現代非洲棉花產量低,是由于投入少,種植面積小、基礎水利設施缺失、管理疏漏、品種劣化等諸多原因導致的,并不是這片土地不適合種植棉花。
奧地利帝國想要成為真正的強國,就要突破棉花這一限制,所以西非的殖民計劃是必需的。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