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將太平洋和大西洋相連,弗蘭茨打算在尼加拉瓜開鑿運河。不過他不準備用后世橫穿中美洲地峽連通尼加拉瓜湖的做法。
尼加拉瓜大運河線路從加勒比海側的蓬塔戈爾達河,沿杜樂河進入尼加拉瓜湖,再到太平洋岸的布里托河口,全長約276公里,是巴拿馬運河長度的三倍。
在十九世紀這種做法無異于癡人說夢,弗蘭茨打算利用現有的水道,圣胡安河多急流,可通航吃水淺的船舶。
巴拿馬運河開鑿前,這條水道便是溝通加勒比海與太平洋的重要通道,尼加拉瓜湖西岸距太平洋岸僅19公里。
歷史上圣胡安河位于尼加拉瓜和哥斯達黎加兩國的邊界,所以備受爭議兩國因水道爆發的沖突不斷。
而且河流本身受到托羅埃爾、卡斯蒂約、及馬丘卡,三處險灘影響,僅能行使小型船只。
不過此時無論是尼加拉瓜,還是哥斯達黎加都成了奧地利帝國的殖民地,所以也沒什么爭議了。
雖然明面上的運河長度只有十九公里,但是為了增強實用性,之前所說的三處險灘必須變成通途,實際的工程量不會小于四十公里。
即便如此所需工期也要遠遠低于后世的其他方案,同時也能節省很多人力物力。
但是這個方案并非完美無缺,首先雖然需要開鑿的部分大大縮短,但是整個運河的長度將是巴拿馬運河的22倍。
其次這條運河的上限很低,就算弗蘭茨將那幾處險灘全部挖通,但也改變不了以河道為基的本質,所以航道不深也不夠寬,最多能通行中型船只,大型海船依然無法通過。
尤其是末端需要從峽谷中通過,這就讓拓寬河道的成本成幾何倍數上升。而且未來的維護和升級費用都將是天文數字,不過此時用來運人和少量貨物還是沒有問題的。
奧地利版的尼加拉瓜運河將會大大縮短從歐洲到加利福尼亞的時間,同時也將后者的貨物運到本土變成了可能。
在這幾年時間,尼加拉瓜和哥斯達黎加政府已經將當地的土著幾乎都填進去了。
實際上大多數都是遷到加利福尼亞去了,剩下愿意離開的就被拉去修運河了。
不過這些人還是不夠,于是乎就需要日本勞工來填了。
此時尼加拉瓜的環境可謂是相當惡劣,熱帶地區常有的毒蟲、勐獸、瘧疾、黃熱病、霍亂都有,可謂是五毒俱全。
除此之外不愿意離開的土著也會時常襲擊落單的勞工,水里還有鱷魚和鯊魚。
沒錯,尼加拉瓜的澹水湖里有鯊魚。
不過由于有水道的存在,所以吃飯依然不成問題。只不過每一頓飯都可能成為他們的最后一餐。
中美洲的野獸很多,而且沒有人和他們競爭,所以當地的原生物種遭到了慘無人道的屠殺。
這些奇奇怪怪的肉最后大部分都進了日本勞工的肚子里,畢竟這種重體力活兒,肚子里沒點油水可是干不動的。
在江戶時期的日本,哪怕是武士老爺也不是能經常吃到肉。絕大多數日本農民更是一年也不見得能吃到幾次肉老鼠肉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