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蘭茨等了兩分鐘,這些人支支吾吾的連一句像樣的反駁之話都說不出來。
“夠了,出去吧。”
弗蘭茨已經沒有興趣繼續浪費時間,眼前這些人不過是一群可憐的替罪羊,真正的幕后之人肯定不會如此不堪。
只要派秘密警察出去查一查他們最近都接觸過什么人就不難找出所謂的幕后黑手。
弗蘭茨此時做的這些本質上是在完成哈布斯堡家族先祖未竟的事業,教育制度本身就是權力結構的一部分。
一位法國社會學家曾經說過:“所有表面上的公平教育本質上都是在維護原有的權力結構。”
只不過經過美化之后很容易被人忽略而已,十九世紀一個國家的教育體系的本質是在篩選和分層,決定哪些人可以進入權力結構,哪些人會邊緣化。
弗蘭茨壟斷教育就是在搞中央集權,鞏固皇權的同時再賺一點小錢。
如果那些小貴族和底層官員,以及一部分資本家掌握了教育的話語權,那么他們就會對學生灌輸他們的思想,并且以最終奪取與他們理想相稱的地位為目標。
當然如果是僅此而已還好,可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正視自己,反而喜歡無限放大別人的缺點。
那么一來學校非但無法起到穩定社會秩序的作用,反而會成為叛亂份子的溫床。
到時候就會如同這次一般,一群人成為了別人的棋子而不自知。
如果帝國政府讓步了,那么他們就會繼續利用這一點做大做強,直至完全控制話語權。如果帝國政府不讓步,那么一場慘案在所難免,對帝國的力量和威望都是一種消耗,他們一樣是取得了勝利。
而且思想這種東西是很難關住的,除非學習清朝大搞文字獄,寧可不發展也要維穩才有可能將民眾的思維鎖死。
但問題來了,奧地利帝國在歐洲中心,帝國政府很難切斷對外交流。而且奧地利帝國外部強敵環伺極容易被從外部打破,根本就不具備閉關鎖國的政治環境。
所以弗蘭茨一開始就不能給對方機會,否則必然會貽害無窮。
至于那些真正出生就在羅馬的人,弗蘭茨為了不讓他們危害社會,決定把這些人集中在一起進行人格修正。
他們要么選擇成為國家的棟梁,要么就只能被命運遺忘,離開貴族學校之前至少要讓他們擁有一個相對正常的人格。
所謂的貴族學校會采用完全的軍事化管理,他們確實可以享受最好的資源,但同時也要完成繁重的知識、體能、軍事、藝術等方面的任務,并且承受巨大的壓力。
除此之外,對于那些真正的天之驕子,他們可以提前獲得人脈。簡而言之就是可以讓牛逼的人更牛逼。
至于那些人格有缺陷的人也可以得到提早糾正,至少可以給他們套上一道鎖鏈,讓他們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奧地利帝國的貴族學校就是皇家學院。)
至于公立學校則要相對注重公平,讓各階級、各民族、各文化的人群慢慢融合,實現真正的帝國統一。
那些整天主張自己的權利,卻不想為帝國付出的人,弗蘭茨不想去管。
奧地利帝國不是慈善機構,更不是許愿機,想要帝國的重視,要么投資金錢,要么投資忠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