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俄奧之間的電報線,弗蘭茨一直都覺得非常重要,畢竟歷史上俄國的騷操作可太多了。
弗蘭茨可不想不知不覺間便卷入什么莫名其妙的戰爭之中,不過之前尼古拉一世對于建立電報線路的意愿很低。
首先俄國高層對于科技的進步并不敏感,其次也是最關鍵的,俄國沒錢,他們把錢都用在軍事開支上了。
倒是奧地利帝國早就把鐵路鋪到了俄奧邊境的利沃夫,這一次正好借著國內新技術改革的機會把原本奧地利帝國淘汰下來線路和設備低價賣給俄國人。
雖然是舊設備和老技術,但對于俄國來說卻并不吃虧,畢竟如此一來省去基礎研發的功夫,可以直接獲得實用技術。
而且俄國不從奧地利帝國購買的話,英國、法國、普魯士、美國不但不會賣給俄國先進的技術和裝備,價格上也會盡力卡俄國人的脖子。
其實俄國人一直就不太遭人待見,哪怕是被稱為歐洲憲兵,其中恐懼的成分也是大于敬畏。
不過弗蘭茨依然沒有接受沙皇的提議,所謂的先下手為強在這場戰爭中并不適用。
神圣同盟無法提前封鎖地中海,更無法對英法動手。戰場只能是近東地區,提前發動攻勢的價值不大,甚至會在輿論上處于被動地位。
歷史上只有英、法、撒丁王國參戰,但現實已經改變,大英帝國作為世界近代歷史的第一攪屎棍,弗蘭茨也不確定對方到底能掀起多大的波瀾。
與其貿然去打一場沒把握的戰爭,倒不如先增強本國國力。
除此之外奪取君士坦丁堡對于俄國意義非凡,但對奧地利帝國來說卻一文不值,甚至是可能負收益。
俄奧同盟的政治基礎并不是帝制本身,而是奧斯曼帝國這個共同的敵人。
奧斯曼帝國崩潰之后對俄國威脅最大的國家是誰?英國再強大也只能封鎖出海口,對于俄國這樣的陸權國造不成本質威脅。
奧地利帝國則完全不同,它不但有能力在陸地上威脅俄國,更可以如英國人一樣封鎖俄國的出海口。
哪怕是尼古拉一世這一代顧念親情一意孤行,也沒法保證之后的君主們不打奧地利帝國的主意。
此時無論是西亞、中亞,還是遠東都遠不如歐洲地區發達,無論是人口、資源、技術都難以相提并論。
弗蘭茨曾經也考慮過讓俄國突破中亞三漢國直取阿富汗,然后南下印度。這樣英俄就能變成不死不休的局面。
不過如此布局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中亞三汗國和阿富汗都不是那么容易解決的,否則俄國人也不會在此踟躕上百年的時間。
然后就是戰勝奧斯曼帝國,奧地利帝國究竟能得到什么?東愛琴海群島?塞浦路斯?又是埃及或者耶路撒冷?
每一項都看起來十分誘人,但又都是毒藥。東愛琴海群島和塞浦路斯之前提過,占領埃及則是奧地利帝國政府的想法,教會需求的自然是圣地耶路撒冷。
埃及確實非常重要,尤其是開通蘇伊士運河之后簡直可以說是奧地利帝國的海上命脈所在。
但奧地利帝國的高層并沒有想那么多,他們單純是覺得埃及夠大,不吃虧而已。
然后和所有殖民國家一樣,奧地利帝國的高層看中了埃及的棉花和土地,以及數百萬人口帶來的稅收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