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彼得堡。
沙皇拿著手中的報告忍不住大罵。
“叛徒!懦夫!廢物!”
剛剛他收到了一封高加索總督送來的信,布茲科夫少將本該率領一個哥薩克旅和一個炮兵連,沿錫爾河舊道穿過沙漠攻打浩罕汗國。
然而在穿越沙漠時布茲科夫少將突然率領少量親信叛變,在殺光了隊伍中的反對派之后便投降了浩罕汗國。
事實上俄國自己也從未停止過對中亞三汗國的探索,浩罕汗國控制著費爾干納谷地,以絲綢和棉花聞名;布哈拉酋長國則是從古波斯起便是中亞重要的貿易樞紐,希瓦汗國則最為強大盤踞在阿姆河下游的綠洲。
自彼得大帝時代,俄國就想將這些土地納入自己的版圖,以開辟前往印度的道路,完成自己獲得出海口的夢想。
俄國正規軍如此大規模的投敵讓尼古拉一世丟盡了顏面,不過更加恥辱的是他才剛剛褒獎過那位前往浩罕汗國的布茲科夫少將,他在嘉獎上狀聲稱對方忠勇有佳...
這次遠征的組織者涅謝爾洛夫擦了擦額頭上的汗說道。
“沙皇陛下,布茲科夫少將可能有什么苦衷...”
尼古拉一世回頭冷笑道。
“什么苦衷?讓他屠殺我的士兵,并把我的軍隊送給那些土著?”
“陛下,我們有理由懷疑這件事和英國人脫不開干系...”
涅謝爾洛夫的說辭把尼古拉一世氣笑了。
“你手下的外交官都是做什么的?懷疑?猜測?我要你們有什么用!”
尼古拉一世一把將涅謝爾洛夫推倒。
“每年幾百萬盧布的經費都被拿去喂狗了嗎?”
其實幾百萬盧布的外交經費算不上低,但也絕對算不上高,尤其是在列強之中,與英、法、奧三國的外交經費相比只能算是九牛一毛。
亞歷山大·謝苗諾維奇·緬希科夫出列說道。
“陛下,不管布茲科夫少將和他的人出于何種理由,他們背叛了俄羅斯帝國是不爭的事實。
我們現在應該派遣一支討伐軍迅速平定此事以挽回顏面。”
“緬希科夫親王,那是一片沙漠,討伐軍并不是你想派就能派的。我們必須要考慮如何穿過那片沙漠,1839年瓦西里·佩羅夫斯基將軍就曾率軍遠征希瓦汗國。
在那次遠征中,我們損失了五千匹駱駝和三千名士兵...”
戰爭大臣亞歷山大·切爾內紹夫則是說出了關鍵所在中亞三汗國固然兇悍,但真正攔住了俄國去路的卻是惡劣的氣候和無情的沙漠。
如果走不出那片沙漠,派出多少軍隊都是白搭。
其實布茲科夫少將之所以會選擇叛變就很有可能和當地環境有關,不過雖然有人想到了這一切,但卻沒人會說出來。
“該死!布茲科夫那個該死的騙子!我一定要殺了他,然后把他的腦袋掛在陳列室的墻上!”
尼古拉一世顯然還在氣頭上,但卻有些無可奈何也只能是無能狂怒,畢竟他不可能真的讓人把沙漠填平。
“陛下,我們可以繼續移民實邊,在邊境建立據點。這樣我們就能縮短遠征的距離。”
尼古拉一世點了點頭有些無奈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