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么辦吧。”
亞歷山大·謝苗諾維奇·緬希科夫的建議聽上去十分中肯,但實際上這個計劃已經啟動十多年了。
此時正是因為按照高加索軍區的判斷才有了這次遠征,然而結果卻并不理想。
“陛下,還有英國人,他們太可惡了!如果不是他們一直從中作梗,阻撓我們的計劃,我們早就打到阿富汗了!”
涅謝爾洛夫之前丟了面子,此時必須找回場子,否則他的下場不會好過。
那涅謝爾洛夫是否是信口胡謅,只為挑動矛盾呢?
其實還真不是,資助中亞三汗國和阿富汗的事情英國人還真沒少干。
尤其是俄國人的計劃,每一次都會被英國人提前通知給中亞三汗國。
如果沒有英國人的情報,那些土著王國的軍隊也不可能每次都以逸待勞精準阻截俄國人的遠征軍。
“該死的英國佬!他們怎么總是陰魂不散?巴爾干和車臣也有他們的影子。”
尼古拉一世真的很頭疼,英國人似乎一直在針對自己,并不希望自己將俄羅斯的秩序帶到那些野蠻之地。
“陛下,阿拉斯加也有英國人的活動,他們蠱惑當地人和我們的移民開戰。雖然我們取得了勝利,但是冰原太大根本無法全殲敵人...”
涅謝爾洛夫當然是選擇趁熱打鐵,剛好尼古拉一世就吃這一套,他被氣得不行。
“陛下,我請求您讓我的兒子格魯基替我戴罪立功,給他一支軍隊讓他為您攻下浩罕汗國。”
尼古拉一世有些心動,他知道格魯基確實是一個很棒的小伙子,有膽識,有能力,曾經率領200多哥薩克進山追趕叛軍,不但擊敗了是自己三倍的叛軍還成功打通了一條商路。
沙皇腦中浮現出中亞的地圖,看著它一點點變成俄羅斯的顏色。那片廣袤的土地終將屬于俄羅斯,白色棉花,璀璨的黃金,瑰麗的絲綢都是他的,他的...
然而尼古拉一世的終極目標始終是奪回君士坦丁堡,他不想再繼續分散兵力了。
“加強邊境的防御,派出使者讓他們遣返布茲科夫。”
沙皇的命令讓在場的大臣們都懷疑自己是否是聽錯了,畢竟按照以往的經驗,不管能不能成功,尼古拉一世都會試上一試,絕對不會示弱。
此時沙皇又喃喃自語。
“中亞會是我們的,誰也阻止不了這件事。
但不是現在...”
俄國人所不知道的是此時叛徒布茲科夫正在返回圣彼得堡的路上,不過只有一顆頭顱。
事實上之前的戰斗嚇壞了浩罕汗國,他們在接到了英國人情報的前提下設伏,結果自己國家以逸待勞的精銳部隊居然被俄國遠征軍打的潰不成軍。
那些死去的士兵和馬匹甚至成為了俄國人的干糧。
好在浩罕汗國的指揮官帶著自己的親信將俄國人引到了沙漠深處,最終迷失了方向的俄國遠征軍只能選擇向浩罕汗國投降。
如果不是那些勇士的犧牲,俄國人說不定真可以憑借人和馬的尸體走過那片沙漠。
雖說布茲科夫已經投降,但浩罕汗國的君主穆罕默德·胡多亞爾汗卻并不放心這么一個強人待在自己身邊。
于是乎在晚宴上殺死了布茲科夫,并將其頭顱送給了沙皇。
穆罕默德·胡多亞爾汗其實地位并不穩固,更不想做英國人的擋箭牌,所以決定向沙皇示好以求茍延殘喘,畢竟他不確定下一次俄國遠征軍到來時是否還有勇士將俄國人引向沙漠深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