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龍還是第一次到大員港外,港上的人都認識李家人,李旦便笑著介紹道:“這是我的女婿王文龍,他可是京里的中書舍人,連當今圣上也看過他的書!”
在場的許多海商雖沒有見過王文龍的面但都聽過王文龍的名字,聽李旦這么一介紹,場中頓時一陣哄動,許多正在忙碌的商人紛紛上前寒暄。
“建陽先生!”
“先生果然是青年才俊。”
“當年還是先生的瓜菜代救了我一家人。”
“多謝先生一直主張開發臺灣。”
福建百姓對于王文龍的印象太深,無論是瓜菜代,還是三一教,或者后來王文龍各種的民族主義思想全都深得福建商人之心。
李旦叉腰站在王文龍身邊,見到各商人都上前來同王文龍打招呼寒暄,心中也覺得極有面子,還笑嘻嘻的為王文龍介紹一些重要人物。
等眾人寒暄過后,李旦才向遠處一指:“今日是來看木材的,賢婿,咱們走。”
李旦指著那堆木材問胡安道:“你看看這些木材中可有能用的?”
胡安跑到木材堆中翻找,他將大多數的木頭看了一眼都丟在一旁,良久之后才選中一塊大木頭說:“這個木頭可以用來做龍骨。”
李旦看了一眼,點頭說道:“這是柚木,的確是做龍骨的好材料,不過這柚木難得長太大,造不了什么大船呀。”
造小船的木材可以多種多樣,但是造歐式大帆船的木材需要有良好的防水性和一定的密度,歐洲人長期試驗下來最適合的就是歐洲原產的橡木以及東亞分布著的柚木。
其他類型的木材可以用來造船板等等配套部件,但是龍骨以及大桅桿的材料只有這兩種木頭比較適合。
其中龍骨的長度又決定了船只的長度,李旦知道如果沒有足夠長的龍骨那一艘船也建不了多大。
胡安解釋說:“只要有稍大的木材就可以拼成大船的龍骨,只不過依舊需要很大塊的柚木才行。”歐洲人現在已經弄出拼接龍骨的技術。
聞言李旦這才點了點頭,胡安形容了一下想要造蓋倫船龍骨所需的柚木大小。
李國助道:“這么大的柚木在福建可難得弄到,可這臺灣島上倒是分布極廣,土人又不擅長砍伐,我見一些柚木都能長得蒼天,看來這造船廠最好就是建在臺灣了。”
幾人正在談論,突然聽見遠處有平埔族人大呼小叫,而且聲音越來越近。
李旦帶著的翻譯向聲音傳來之處看了一眼,稍稍變色,小聲說:“這是麻豆社的尪姨來了。尪姨乃是他們的一種祭司,都是年老德高的女子。麻豆社之中男尊女卑,雖然出面和漢人交易的主腦常是男子,但其實尪姨的地位比這些首領還要高。這尪姨叫做布水,是麻豆社中地位最崇高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