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荷蘭人在臺灣設立據點,壟斷了中日的生絲貿易,然后就是想方設法的降低生絲成本,等到百多年后的康熙年間,中國終于從生絲出口國變成進口國,江南的紡織戶還要從外國買生絲。
當然,荷蘭人只不過是在這其中起到一個加快技術流通的作用,實際上即使沒有荷蘭人的參與日本人看著自己每年大量進口生絲,也會想著增加生絲產量。
江南的絲織業想要一直領先世界,依靠的還得是不斷的進行技術迭代和升級。
但此時江南士大夫對于荷蘭人插手中日貿易的緊張感已經產生,朝中各黨各派都起來反對,萬歷皇帝也不再敢試探。
讓荷蘭人于澎湖設立商館的提議就在這一片罵聲之中沉了下去。
但福建商人的緊張日子還遠沒有過去。
“荷蘭人狼子野心,想要取西班牙人而代之!”
“這是要整個西洋再無生意可做!”
“他們就是想逼死我們這些海商!”
王文龍騎著馬穿過打狗港的鎮子,耳邊不斷聽到商人對于荷蘭人壟斷航線的討論。
打狗港靠近原住民的領地,局勢較為緊張,來這里停靠的也普遍是小商人,真正反應大的福建海商還聚集在大員一帶。
據說那里的海商已經分成兩派,一派已經有心妥協,服從荷蘭人和西班牙人的規矩,到他們指定的港口去按他們所提出的價格交接貨物。
而另一派則決定團結在一起組織船隊跑航線,不是去和荷蘭、西班牙的私掠船打海戰。
商船上載的都是珍貴貨物,而私掠船上載的都是爛命一條的海盜,讓這兩種船只打海戰,福建海主真沒闊氣到這種程度。
湊在一起主要是為了方便逃跑。
跳島航行的航線已經暴露,就這段時間的實踐看來,不聽兩邊命令的船只被攔截是大概率事件,好在這年頭海上炮火的命中率極低,海盜船和私掠船搶劫商船的主要方式還是通過跳幫,一大堆商船聚集在一起,碰到海盜時損失掉一兩條也就是了,剩下的總還可以逃命,總比起分批在航線上被海盜一一吃掉要好。
王文龍聽著商人們的議論,腦中不禁想象此時自己老岳父的反應,老頭大概腸子都悔青了,三支船隊,幾十艘大船的損失,基本上將老頭走東南亞的力量虧去一大半,好在李家現在將自己的貿易重心轉向了日本,這才沒傷到家底。
“文龍,到了。”這時王平保提醒說。
這里是東藩書院附近,靠近河邊的一處工棚,王文龍滾鞍下馬,立刻就有幾個帶著袖套的文人過來迎接。
王文龍笑著問道:“印刷的實驗可有什么結果。”
“請建陽先生來看咱們印出的地圖。”一個從浙江來的舟師高興說道。
東藩書院的小印刷作坊在得到王文龍之前贊助的油墨之后已經開工了,這回王文龍又帶來了石板印刷術,張子明頗感興趣,專門給王文龍他們找了這么一處地方做印制海圖的實驗。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