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會的場次既多,每家主人要比拼的就是自己能請來的客人質量。趙祖蔭的這場聚會所請的人物也是不少。
王文龍一進院子首先便看到了在院中侃侃而談的利瑪竇,雖然利瑪竇穿了一身儒生的服裝,但他那副歐洲人長相實在讓人很難不注意到他。
趙祖蔭笑道:“這位乃是大名鼎鼎的泰西儒者利瑪竇,不知建陽可認識?”
“西江先生。”王文龍拱手招呼。
趙祖蔭笑道:“原來兩位是故交。”
“建陽公!又見面了!”利瑪竇也是一臉笑容。
跟利瑪竇面對面談話的一個中年官員,好奇的看過來,開口用滿是江浙口音的官話問道:“這位就是王建陽?”
“這位是?”王文龍詢問。
“建陽既是八閩才子,如何不認識此位大賢?”趙祖蔭笑道,他終于找到賣弄人際關系的機會,為王文龍介紹道:“此君便是八閩有名的屠田叔呀。”
屠本畯連連擺手:“比起建陽,我算什么八閩有名?”
王文龍也反應過來,連忙拱手道:“原來是屠同知,在下有眼不識泰山了。”
屠本畯,浙江寧波人,官宦世家出身,蔭官入仕,曾當過福建鹽運同知。不過在王文龍穿越之前他就已經辭官還鄉,王文龍和他并沒有交集。
王文龍能知道屠本畯的名字是因為屠本畯是明代著名的博物學家。
屠本畯,當官之時游歷天下,每到一地就會研究當地的動植物情況,而且學術水平極高。
謝肇淛辦紅云會搞了一個福建的荔枝排名,不過他那文章跟屠本畯所寫的《閩中荔枝譜》相比就過于業余。
此外屠本畯還寫了研究福建海洋生物的《閩中海錯疏》,研究蟲類的《譚子雕蟲》,探究古籍記載的鳥獸名字實際對應生物的《華夷草木鳥獸珍玩考》。
此時人都把。屠本畯當做一個喜歡研究怪東西的名士,但是從后世來看,屠本畯的研究已經脫離了廣義的博物學,而進入了地區性動物志、綜合性動物學、本草學的范疇。
他研究動植物的來源,對各種動植物分類,對于動植物的生存習性加以考證等等,都是超過這時代中西方生物學研究水平的先進研究方法。
在王文龍后世中國古代生物學的發展介紹中,屠本畯基本是作為明清生物學家的代表而被介紹出來的,已是明清生物學研究的集大成者。
在屠本畯之后,雖然考據學派繼承了他某些考證古文中動植物的工作,也有一些生物學愛好者使用他的方法進行研究,但對于實際生物的研究和解剖近代以前的中國再沒有人超過屠本畯的水平。
此君幾乎可以說是中國古代研究水平最高的生物學家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