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龍找個地方坐下時趙祖蔭等人正討論起邊地的局勢。
“聽說今年夏天就能恢復對宰桑部的貢市貿易了。”一個勛貴賣弄說道。
有人忍不住問:“不怕那些蒙古韃靼又搶掠進來?”
那勛貴明顯是知曉消息的,滿臉自豪的說:“如今的蒙古人已打不過我們大明騎兵了,最近伊勒登岱青部進犯涼州,來了上萬兵馬,又怎么著?還不是被咱們涼州總兵達云和柴將軍給臭揍了回去。”
他們所說的是現在正在涼州發生的蒙古部落搶掠,如今已快到春末,正是蒙古草原青黃不接的時候,西北的邊防壓力最大的時候也到來了。
不過今年的宣大一線捷報頻傳,各州的參將總兵們應付蒙古騎兵的搶掠全都游刃有余。也使得這些京城中的權貴子弟對于大明的軍力有了相當高的期待。
萬歷三大征剛剛結束,加上邊境戰爭的一系列勝利,確實能給人大明天下無敵的感覺,如今的萬歷朝雖然治理上各種粗疏,但是總體上還是和平的,萬歷登基三十多年大明沒有爆發大規模的被入侵戰爭,以至于這一段歷史時期,在崇禎朝以后經常被過度美化。
不過王文龍卻知道今年宣大防線上打的好的主要原因一是去年大規模囤積的糧草到現在起了效果,宣大防線上各地都補給充足,士兵的戰斗力自然強。第二是宣大防線的一些士兵曾被抽調去打朝鮮,在萬歷三大征中得到了鍛煉。至于第三,更重要的則是老一輩的部落領袖普遍到了五六十歲,開始死亡,蒙古各部的王公從前年開始成批的死亡。
就比如說入侵涼州的伊勒登岱青部之所以會敗,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的領袖前兩年才死,部落之中正在進行權力斗爭,新任的領導人根本沒有足夠威望組織強大的軍隊南下搶掠。
而按歷史發展,今年順義王扯力克也會去世,并且沒有指定繼承人,只留下老婆忠順夫人帶著強大的土默特部在青海草原游蕩。
一個寡婦領導著強大的部落,立刻就引來諸多蒙古臺吉的覬覦,有部落首領打算向忠順夫人求婚以獲得土默特部領導權的,有打算當他干兒子以獲得領導權的。土默特內部的兩路臺吉也為爭奪順義王位而內哄,勢力不相上下,自己先要打一陣。
從西北到遼東,大明的邊境一時都顯出太平無事的場面,然而背后卻是種種的巧合因素,使得許多人產生疏忽輕視之心。
而且這種心理是建立在實際戰果上的,不是誰說一兩句喪氣話就能改變,要直到薩爾滸一戰,十幾萬明軍被幾萬女真部隊殺得大敗虧輸,大家才會發現大明的軍隊戰斗力其實早就開始出問題。
而現在王文龍哪怕知道問題,也只能希望旁敲側擊的喚醒一些人的憂患意識。
不過對于大明的武德如此有自信倒也有好效果,既然大明的軍容如此強盛,開海似乎也不會成多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