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原王朝對抗周圍游牧部落的戰爭中,游牧部落的優勢是有充足的馬匹和天然的騎兵苗子,中原王朝的優勢則是能夠通過農耕生產方式積累大量的財富。”
王文龍繼續分析說道:“有了財富我們就可以煉鐵、制弓、造城墻。”
“所以宋人可以用幾百斤好鐵堆成的步人甲,以上好鐵甲去對抗北方騎兵,他們還能造價上百兩一把的神臂弓,聯綿成串的長城防御體系。這些都是中原王朝利用大量財富和資源的優勢去對抗北方游牧民族騎兵優勢想出來的招數。”
王文龍這一番論斷說出來,哪怕是沒讀過多少書的武官和勛貴也都覺得眼前一亮。
即使沒讀過史書,聽著評書大家也知道了宋朝神臂弓、步人甲的歷史,更是知道從先秦開始就在北方不斷修建的各種城墻防御體系,但他們卻從沒想過這些中原王朝防御北方民族的方法根本原理都是:利用中原王朝強大的生產力優勢去建造各種設施。
這種防御邏輯從先秦開始就沒改變過。
王文龍的這一席話直接說出了中原王朝和周圍民族對抗的根本邏輯,真是一語點醒夢中人!
王文龍繼續說道:“從這個邏輯出發,中原王朝想要對抗周圍的游牧民族,以騎兵對騎兵那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長,永遠只能是權宜之計。真正長治久安的方法,唯有以生產力優勢去碾壓對方!”
“生產力優勢的體現就是中原王朝總能使用更加先進的裝備。”
“漢時衛青霍去病以鐵簇對上匈奴人的石簇而獲得大勝,所用的是當時最先進的裝備。唐代的玄鐵軍可用全套馬鎧是當時最先進的裝備。宋朝的神臂弓、步人甲也是當時最先進的裝備。”
“從經濟學角度分析就可知道,中原王朝想要武力昌盛唯有這一條路,裝備碾壓。”
“我將之稱為:把生產力優勢轉化為軍事優勢。”
王文龍看看驚愕的眾人,朗聲做出總結:“從馬鎧到神臂弓再到火槍,中原王朝的裝備戰斗力是不斷進化的,而周圍游牧民族的優勢依舊是千百年前的產馬和能夠培養騎兵。”
“與此同時,中原王朝的生產技術正在不斷改進,每年能夠積累的勞動剩余越來越多。漢唐之時,中原王朝人口以千萬計,而到如今我大明人口早已過億,如此一來中原王朝場能夠用于研發、購買新裝備的錢財定然是越來越多的。”
“所以從技術上來看,中原王朝和周圍游牧民族的斗爭,乃是以我之科技不斷進步去攻彼之科技停滯的斗爭。”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