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
熊廷弼等待任官的期間,收到了王文龍從南京寄來的《林之洋漂流記》后續稿件,王文龍在路上又寫了三十幾章,但熊廷弼看完后卻更加郁悶——王文龍路上所寫的內容把他的癮頭給吊了起來,接下去的稿件卻又不知什么時候能夠發出。
熊廷弼郁悶了兩天,決定想法子排解:就像后世讀者等待好書連載的時候排遣無聊方法就是將這書向朋友推廣,介紹書的過程也相當于將書籍令人激動的內容重新回憶了一遍。他打算去安利《林之洋漂流記》。
一天之后,閔夢得剛剛從衙門回來,就見熊廷弼已經在家等待。
“翁次兄,別來無恙乎?”熊廷弼笑著打招呼。
閔夢得頗為驚喜:“飛百,可是有什么喜事?”
“也算是個喜事,”熊廷弼說:“我近日讀了一本小說,名叫《林之洋漂流記》,乃是王建陽所作,此書頗有新意,其中許多內容讀之仿佛身如其境……我一向知道翁次兄最愛書,是以專將此書拿來同翁次分享!”
閔夢得驚訝于熊廷弼安利的熱情,熊廷弼連晚飯也不留下來吃,放下書稿就離開,走之前還反復叮囑閔夢得一定要將這書趕快看完。
閔夢得今年五十多歲,和熊廷弼是萬歷二十六年的同科進士,他是弘治朝名臣閔珪的五世孫,他父親也曾考中進士,閔夢得兄弟幾人都在家鄉有才名。
閔夢得自己就是此時有名的文學家,加上閔夢得的老家是浙江湖州府織里鎮——織里是江南印書的一大中心,有名的織里書船就是那兒出來的。
閔夢得家中幾代都有經營書坊產業,他自己也有相當深厚的刊刻經驗,后來閔夢得外放到漳州當官,在漳州府主導修編了《漳州府志》,短短幾年時間就將一本府志修完,可見其編書才能。
此時閔夢得在京城中當著工部主事,業余時間還在京城搞了一個編書的會社,常和同好聚會,湊錢出一些自己喜愛的書本。
閔夢得吃過晚飯,也有些好奇是什么書能讓熊廷弼如此喜愛,于是便翻開那沓《林之洋漂流記》的稿子,頗有興趣的閱讀起來。
和熊廷弼一樣,閔夢得一開始對林之洋在荒島上的種田經歷深深帶入,中期看到林之洋教授土人耕種的劇情,他的嘴角同樣泛起一抹笑容。自小深受儒家教育,閔夢得對于教化土人、移風易俗的做法同樣十分推崇。
可惜給熊廷弼給他的稿子只有前三分之二,閔夢得快速閱讀下一個晚上就翻完了,依舊感到意猶未盡。
第二天正是旬休之日,閔夢得干脆拿著《林之洋漂流記》的稿子去熊廷弼家拜訪。
一見熊廷弼閔夢得就問:“此書確實頗有意思,不過內容太少,稿子我用一晚上便已看完,后續的稿子你還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