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多久時間,整個北直隸便都討論起這本小說來,再半個多月后,山東、河南的書客便都開始聯絡《管窺》報社,請求獲得當地的銷售權。
馮少衡得到了山東的《管窺》發行權,原本以為自己是出錢討好王文龍以及遼東老鄉,半個月之后突然發現自己非但不會虧錢,還是一個利潤極厚的好生意。
山東的運河沿線有大量的印刷作坊,濰坊一帶本就是明代一個重要的印刷中心,《管窺》報社已經派人去往山東、河南以及陜西,王文龍打算在三省與幾個印刷作坊合作,建立起一個覆蓋北方的發行網。
西安。
講完一天課回到住處,馮從吾就見自己的書案上放了一摞的報紙,馮從吾不禁眉開眼笑。
“可是大名鼎鼎的中南敦物趙山人到了?”
趙崡正在馮從吾的屋里參觀他收藏的鐘鼎呢,聞言笑著從內屋走出來。
“我到北直隸去尋找刻工,便把你的會刊給帶回來了。”
馮從吾連忙問:“有最新改版的《管窺》么?”
趙崡笑道:“你也聽過這本報紙?”
“聽學里幾個武官子弟講的早就心動了,日日盼著看建陽這本新作呢。”
馮從吾在教學之余本就非常喜歡看小說,這些日子來經常聽自己書院中的學生談論《東人平生錄》,也對這本小說頗為期待。
趙崡點頭笑道:“如今這《管窺》雜志在京城賣的火爆,我去的晚了半個月,第二期都出了,創刊號卻是有錢都買不到,幸虧會里專門給你留了一份。”
馮從吾聞言大喜:“那我要多謝研究會的朋友了。”
馮從吾本就是甲骨文研究會的成員,也是《甲骨文會刊》的長期讀者,只不過原本的會刊印刷量有限,而西安離京城太遠,所以他雖然交了會費,但是卻沒能及時享受到會員福利,往往要隔上小半年才能收到朋友給他捎帶來的會內刊物。
馮從吾當晚便開始看《東人平生錄》,最初只打算用晚上看一部分,花幾天時間慢慢看完,卻沒想到一看就入了迷,兩期將近五萬字的內容,他用一個晚上全部干完,讀完之后還意猶未盡。
馮從吾興起之下,索性覺都不睡了,就著油燈開始寫作讀后感:“此書語言平和,用筆扎實,最難得是其真關心百姓生平之作……”
作為北方儒學的一大宗家,馮從吾在《東人平生錄》之中看出的是儒家的“仁德”之情,他覺得王文龍將筆觸對向遼東的日常生活,這就是心系百姓之大仁的表現,對此自然不吝溢美之詞。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