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生大喜:“屆時我也當為先生請個美洲的官兒當當,咱們兄弟同享快樂。”
如果真找到了美洲航線,對美洲移民的主力肯定還是福建、廣東人,楊天生有相當強的組織經驗。到時候就像在臺灣島上一樣,在美洲占下的農場都是楊天生的。如果再混到個一官半職,真真是有錢又有身份,說是封疆大吏都不為過了。
此時臺灣島上海主們所投資的村莊開墾所得基本上歸屯墾民所有,海主們獲利的方式一是像朝廷一樣征稅,二則是要求農民所種的糧食剩余往外發賣都要通過他們的船隊來進行。
原歷史上到了清代,隨著福建人口增加,每年從臺灣運往福建的糧食便是百萬石起算,當年投資臺灣島的臺主們個個在兩岸建起貨行,子子孫孫相傳,當真是個子孫永葆的產業。
如果北美洲真的能夠大規模移民開發成糧倉,使用同樣的獲利方式,那所產的利潤只怕是個天文數字。
這也是夏威夷島的正確打開方式。
福建海商開發臺灣島能夠獲利,那是因為臺灣和福建離得近,又在主要航線上,如果發現了夏威夷島卻不進一步去開發北美航線,那夏威夷島就只是個孤懸海外,遠離航線的島嶼而已,除了提供檀香木外真沒有什么太大的開發價值。
而且就算使用大明的國力,想要獨吞夏威夷島的檀香利益都會非常困難。
福建商人開發臺灣時能夠和臺灣島上的原住民基本和睦的相處,那是因為臺灣的原住民還在結社階段,他們的生產力有限,臺灣島上的許多資源對于他們來說本來就沒有開發的能力。
而夏威夷島卻因為島嶼太小,島上能夠做的產業基本上都已經被開發完全,幾個大島上的原住民都還形成了酋長制部落,可以發動對外戰爭的那種。
這就使得外來人對于島嶼的全面控制非常困難,原歷史上,哪怕歐洲人發現了夏威夷群島,并且動了將此島嶼變成殖民地的心思,但是卻始終沒有成功弄出一個夏威夷總督來,反而是毛伊島的酋長利用歐洲人的武器統一了整個夏威夷群島,發展出了一個夏威夷王國,直到十九世紀才被美國所吞并。
此時的大明可沒有十九世紀美國的遠航能力,楊天生如果真去開發夏威夷群島,恐怕都打不過島上的土著。
王文龍知道,最好的選擇就是像歷史上的歐洲人一樣,和夏威夷群島的土著人聯合,夏威夷群島上的土著思想并不迂腐,歷史證明他們是有和外來人聯合的能力的,甚至允許外人在群島上開辦種植園和伐木場,這投資倒是可以做。
一旦中美航線開發完成,在夏威夷群島上投資的種植園、伐木場也都會因運輸便利而獲得極大的回報。
王文龍決定和楊天生一起回京城,幫助楊天生下一次遠航募資,三人正在討論具體事宜,房門卻突然被敲響。
聽到門外王平保的聲音,王文龍沖兩人笑笑,道:“進來吧,什么事?”
王平保進屋看了毛文龍和楊天生一眼,急忙走到王文龍面前將幾份報紙遞上來:“文龍,你看看遼東的這幾份報紙,都在聲討你呢!”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