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萬漢軍接收到孫登的數日之后,一支百余人的車駕隊伍從夏口城駛向漢軍大營中。
這支隊伍中有著之前孫權下令從建業召來的,諸葛恪四人。
這百余人隊伍中,也許是孫權擔心引起劉備的忌憚,所以并沒有安排太多士卒在其中。
百余人中只有十數位侍衛而已。
剩下的數十人,都是奴仆婢女。
而隊伍中的許多車駕之上,裝載的都是金銀細軟,以及經書典籍。
孫權知道以劉備的性格,孫登以后在荊州的生活過得不會太差。
但出于一個父親的關懷與父愛,孫權還是在力所能及范圍之內,給了孫登最好的物質條件。
至于孫權給孫登精心挑選的四位吳中俊杰,孫權乃是有著別一番用意。
諸葛恪、顧譚、張休、陳表這四人雖年紀皆未成年,但平均年紀都在十七歲左右,在心智性格方面早已日趨成熟。
并且這四人要么出身當世高門,要么少時便有令譽享于吳中,乃是目前江東年輕一代中的佼佼者。
有這四人陪伴孫登在左右,一方面他們可與孫登一同學習,另一方面他們又可在身旁勸導規勸孫登,免得孫登會在荊州玩物喪志。
還有一點便是,這四位吳中俊杰背后,幾乎代表了目前江東中所有的派系。
將這四位不同派系中的優秀俊杰,提前派給孫登做伴讀,孫權無疑是在提前培養孫登,在江東中的政治底蘊。
只要孫登能與這四位吳中俊杰相處好關系,哪怕將來孫登在從無政績的情況下承基江東,有著這四位吳中俊杰及其背后的派系支持,孫登亦能初步坐穩江東之主的位子。
這一點是孫權為了預防最壞的那個情況出現,所埋下的一步暗棋。
政治斗爭與平衡,孫權是專業的。
當然孫權的目的,這四位方才初出茅廬的吳中俊杰自然是不懂的。
他們只知道他們是受了孫權的命令,來荊州守護孫登及陪伴孫登讀書的。
當以諸葛恪為首的四位吳中俊杰,領著百余人的車駕隊伍進入漢軍大營中后,那百余人的車駕隊伍當即被大營中的漢軍攔下,而后開始檢查起來。
在漢軍檢查車駕隨從及物品的同時,諸葛恪等四人被王甫帶到了孫登的大帳之中,見到了孫登。
在漢軍大營中舉目無親、心懷不安的孫登在見到了諸葛恪等四人后,臉上立馬浮現了喜色。
而諸葛恪等四人在看見孫登之后,亦各自來到孫登面前向他行禮“參見長公子。”
孫登因為心中欣喜,一一扶起了眼前這四位,將來他在荊州中唯一可以信任的心腹。
在被孫登扶起后,四位伴讀中年紀最長的諸葛恪率先問孫登道“公子自來到漢軍大營中后,關羽可有欺辱公子”
諸葛恪是諸葛瑾長子,今年他已經十八歲,雖還未到及冠的年紀,但他的性格以及心智已經大致成熟。
諸葛恪身長七尺六寸,少須眉,折頞廣額,大口高聲,自小在江東就以聰明伶俐而知名。
諸葛恪是在場五人中最高者,加之他又體格肥胖,所以他站在身子還未長開的孫登身前,給孫登帶來了一股若有若無的壓迫感。
因為之前孫權及呂蒙對關羽的感官不好,所以整個江東中的人,在他們二人的影響下,大多都覺得關羽是傲慢無禮的一個惡鄰。
在這種印象之下,諸葛恪很擔心孫登會遭到關羽的欺辱。
在諸葛恪的詢問之下,顧譚幾人臉上也露出了擔憂之色。
只不過出乎意料的是,孫登卻對著諸葛恪言道“關公并不像所盛傳的那般蠻橫無理。
他對我十分關心,在你們未到來之前,我一應物件皆是關公命人準備,我有所求關公亦是有求必應。”
在聽到孫登這么說后,諸葛恪等人臉上都流露了驚詫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