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顧譚等幾人看著諸葛恪那出盡風頭的樣子,臉上都有幾分不喜。
同是年輕人,誰會喜歡風頭都被諸葛恪搶走。
孫權本意是想讓諸葛恪等四人,同心協力匡助孫登。
但想來四人中有著諸葛恪的存在,以后孫登在荊州的日子,是否好過還不一定呢。
在百里之外的永安城中,把孫登送走的孫權這幾日茶飯不思,精神頗為萎靡。
因為思念孫登加上出于對孫登的愧疚,孫權這幾日的情緒很糟糕。
身為江東之主的孫權,當然不會只讓自己感受到悲苦之情。
這幾日以來,孫權的脾氣很暴躁,身邊近侍稍有不如孫權意者,大多都被孫權杖斃。
因為孫權反復無常的暴脾氣,近幾日中永安城中到處彌漫著一股不安的情緒。
就在孫權無法發泄心中的壞情緒之時,他收到了劉備的一封來信。
劉備在信中提及,過幾日他會派尚書鄧芝前來永安與他正式簽訂盟約。
之前孫權雖然將長沙、桂陽二郡以及孫登都交了出去,但他并沒有正式與劉備簽訂盟約。
要正式簽訂盟約一事,不是孫權不知道。
只是他內心中還沒有打算,徹底與北方斷絕友好。
所以對于是否簽訂書面性的盟約,他還一直猶疑不決。
如今他見劉備主動提起此事,心中更為煩悶。
但是現在的他,并不敢拒絕劉備派遣使者前來一事。
孫權只能寄希望于劉備的使者鄧芝,是個好湖弄的人。
在孫權收到劉備的來信三日之后,鄧芝在一隊漢軍的護衛下,來到永安城中。
鄧芝,字伯苗,義陽郡新野縣人。乃東漢名將鄧禹之后。
鄧芝在建安初年為躲避戰亂而入蜀定居,但那時鄧芝名聲不顯,無人了解起用他。
當時益州從事張裕善于相面,鄧芝請他給自己相面,張裕對鄧芝說“你年過七十,會位至大將,并封侯。”
后來鄧芝得知巴西太守龐羲好結交士人,便前往依附他。
建安十九年時,劉備入主益州,鄧芝任郫城府邸閣督。
有一日,劉備經過郫城,和鄧芝交談后,感到十分驚奇,擢升他為郫令,后升遷為廣漢太守。
鄧芝在任內清廉、嚴謹,頗有治績,劉備聽聞鄧芝的政績后,征召他入朝擔任尚書,自此鄧芝成為漢中王尚書臺的五大尚書之一。
當鄧芝手持漢中王使者符節,進入永安城中后,孫權故意不接見鄧芝。
在鄧芝來到永安城中數日之后,一直得不到孫權召見的他,猜出了孫權的想法。
鄧芝想著劉備還在襄陽城中等著他的消息,他知道不能再這樣拖延下去了。
于是鄧芝便親自寫了一封信,命隨從送往永安城中的驃騎將軍府。
有意躲著鄧芝的孫權,見鄧芝有表上奏,還以為是鄧芝要請求離去了。
他高高興興的打開鄧芝的奏表一看,其中的一句話,令孫權感到狐疑不已。
“臣今來亦欲為將軍,非但為我王也”。
后鄧芝在這句話之后,又加了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