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種史料表明,在嚴厲的軍法之下,漢軍的軍紀及戰斗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與猶如強盜一般的魏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糜旸來自后世那個兵民親如家人的年代。
雖然因為時代的原因,糜旸沒辦法在當世練出一支如后世子弟兵那般的強軍。
但既然嚴明的軍紀既可以提高戰斗力,又能保證百姓不受麾下兵士的侵擾,那么糜旸沒有理由不去實施。
在數百糜旸親軍念完糜旸定下的軍紀之后,高臺下萬余大軍,瞬間陷入了一陣不小的騷動之中。
為了保證每位士卒都聽得懂軍紀,糜旸將一些原本復雜的軍紀內容寫的簡單易懂,并且用當世的常用語替代。
但正因為每位士卒都聽懂了糜旸所頒布的軍紀,所以面對這嚴厲的軍紀,很多人臉上都浮現了懼怕之色。
那些原本的荊州青壯倒是還好,他們本來就是老實本分的農家漢,他們經過多年欺壓,養成了順從的性格。
只要不是活不下去,他們輕易不會起逆反心理。
而且雖然糜旸定下的軍紀很嚴格,但他的每條斬令都是言簡意賅,言之有物。
這樣反而讓那些荊州民眾覺得有法可依,覺得自己不會被無辜斬首。
在外他們是民眾要嚴守漢法,在內他們是軍士要嚴守軍紀,他們覺得這很理所當然。
只有那部分吳軍降卒,原本他們在江東時軍紀就不算好,一些壞習慣早已養成。
所以他們在聽到糜旸定下的軍紀時,反應最大。
但那數千吳軍降卒,因為公安一戰早就對糜旸敬畏甚深。
加上因為糜旸已經初步在他們心中建立了信譽,所以那數千吳軍降卒在各自將校的彈壓下,情緒慢慢趨于穩定。
那數千吳軍降卒只能在心中默默希望,來日他們一定要嚴守軍紀,千萬不要犯了那七條斬令之一。
在見下方近萬大軍的情緒漸漸穩定之后,糜旸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有這七斬令為綱紀,不久之后,他應該就能鍛煉出一支軍紀嚴明的強軍出來。
在當眾宣讀了七條斬令之后,糜旸令鄧艾三將上高臺來。
在鄧艾三將上高臺來之后,糜旸將親自手抄的三份軍紀分別交到三將手中。
并且他語氣鄭重的囑咐道“七斬令上轄我,下治卒,爾等三人亦要嚴記這七條斬令,否則來日若一旦犯了軍法,吾定斬不饒。”
“治軍乃統兵將領責任,吾現將這份七斬令分別謄抄一份給予爾等,你們回營之后,務必要熟記在心。”
“在自身熟記于心后,亦要督促麾下將校士卒,將七斬令一一熟記。”
軍紀定的再好,若不實施那也是一紙空文,而實施的前提在于熟知。
方才數百親軍朗讀一遍七斬令,肯定不能讓在場所有的士卒都記住七斬令的內容,所以接下來就要靠鄧艾這三將去督促了。
而鄧艾等三將在聽到糜旸的話后,神色紛紛一凜。
糜旸的那句“上轄我,下治卒”令鄧艾三人意識到糜旸對七斬令的重視。
于是他們三人在接過糜旸手中的七斬令后,紛紛下跪領命。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