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會兒,一張奏表就被糜旸寫好。
糜旸這張奏表是準備上呈給劉備的。
糜旸是漢興太守,乃是漢興郡的最高行政長官。
太守上馬管軍,下馬管民,自主權極大。
太守還可以自己辟用僚屬,組成小朝廷,郡中人士稱之為“郡朝”,和中央朝廷類似。
太守對于屬縣行政有絕對控制權。郡守可以隨時任命屬縣官員,罷免不稱職的縣級的官員,追究屬縣官員的刑事責任。
縣級官員的任用,本來主要就是郡守從身邊的屬吏中選用的。
糜旸是有資格對申氏兄弟做出處罰的,但是申耽畢竟是一列侯。
糜旸可以事急從權將他暫且擒拿,但是在事后,他也必須上書一封給劉備做出相應解釋。
在完成給劉備的上書之后,糜旸還連續寫了好幾封公文。
這些公文一部分是糜旸以太守名義發給漢興郡各地,安撫人心的。
還有一部分是發給相鄰郡的太守,向他們說明情況的,其中有一封就是糜旸專門寫給魏延的。
在寫完這些公文之后,糜旸將方才那份寫給劉備的奏表,一并交給他的親衛。
而這些親衛在知道各自的目的地之后,就馬上離開主帳出發了。
正在糜旸在主帳中開始書寫公文的時候,孟達已經率軍到達了上庸城外。
正如糜旸所預料的那般,因為申耽一直將上庸城當做他的私產在管理,所以上庸城中的士卒,亦大多成為了申耽的私兵。
在這種情況下,若是申耽還在,上庸城中的士卒或許還會反抗。
只是如今申耽并不在城中,所以面對孟達率領著精銳士卒開始進攻上庸城時,猝不及防之下,失去統一指揮的上庸城很快就被孟達拿下。
但在上庸城被孟達拿下之后,一些屬于申氏本族的私兵,開始越城而逃朝著西城方向而去。
到了這一步,那些申氏族兵亦意識到申耽很可能出事了。
六神無主的他們,第一反應就是去尋找申儀。
而這個情況也很快被孟達派人報告給糜旸。
孟達給糜旸的建議是,趕緊派人追擊那些逃散的申氏族兵,但糜旸在收到這個消息后,卻并沒有這個打算。
逃走的申氏族兵并不多,這些人逃到西城并不能給申儀增加多少力量。
況且因為上庸城三面環水的特殊性,糜旸本來就沒辦法做到完全掩蓋上庸城中的變故。
與其現在派兵追擊那些逃散的申氏族兵,還不如直接派出大軍,朝著西城進發。
都已經撕破臉了,還扯什么遮羞布。
于是第二日,在糜旸的命令之下,河谷大營中的大軍開始朝著西城進發。
糜旸已經提前命大軍封鎖漢水通道,并且將申氏兄弟反叛一事寫信告知給魏延,在這種局面下,西城中的申儀已經處在三面包圍中。
關門打狗的時候到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