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關中之地,多為平原,賊軍水軍無法再逞威。
凡攻敵,必扼其喉而摏其心。
漢中四道,賊之入寇心喉,陛下當下令鎮西將軍分派精兵守之。
另可令安西將軍下令,西北要城加緊修繕城防。
來日若賊軍從漢中四道入寇,鎮西將軍可率軍阻之。
若賊軍出其不意,轉從旁道而出,我軍亦可以堅城耗賊軍之銳氣、糧草。
而陛下再另遣一位大將率精騎坐鎮長安,擇機而出。
待賊軍精疲力盡之時,數萬精騎傾巢而出,乘其虛而擊之,此神兵從天而墜,破之必矣。”
在司馬懿說完這番話后,曹丕不禁身體前傾。
他用贊賞的目光看向司馬懿,以往他果然沒有看錯人。
司馬懿的這番獻策,無論是從戰略還是戰術方面來說,都很大程度上解除了他內心中的憂慮。
亦解除了他心中對漢軍野戰能力的一些畏懼。
縱使漢軍野戰能力再強,魏軍不與漢軍戰,漢軍又能如何
其實司馬懿的這番獻策在戰術上,雖有獨到之處。
但與當初賈詡對曹丕所囑咐的“以守為攻”的策略,在戰略這一方面來說本質上是差不多的。
只是兩個差不多的戰略思想,這時卻在曹丕這里起到不同的效果。
這并非是曹丕的智商陡然增長,只是他現在的心態已經不一樣了。
現在盤踞在襄樊周圍的賊軍,不是代表著割據勢力的蜀軍或者是楚軍,乃是真的有能力能夠滅亡他大魏的漢軍。
這種心態在襄樊會戰魏軍慘敗后,不止是曹丕心中有,恐怕隨著時間的推移,整個大魏的治下都會如此覺得。
這樣的敵手,現在縱算是自稱為“中國之主”的曹丕,也會以平等的心態看待了。
曹丕的目光代表著他會采納司馬懿的建議。
而當這種信息釋放出來后,立馬就有另一位大臣起身來到曹丕的身前,對著他再進言道
“雍涼之地,至關重要,不下于關中。御史中丞之策雖佳,然尚有所缺。
臣當年曾任職雍涼,亦隨先帝左右參與漢中之戰,對雍涼之風土人情了解頗深。
雍涼人士,性情勇悍,好動難安。
而雍涼諸州長吏慢法,盜賊公行,州知而不糾,雍涼人心復何取正乎
以此人心,若賊軍大舉攻來,恐雍涼有內患也。
臣愿自求為雍州刺史,為陛下嚴查不法,穩定雍涼人心。”
出身對曹丕說這番話的,正是現任兗州刺史的賈逵。
而當賈逵對曹丕說出這番話后,配合他過往光輝的政績,曹丕對賈逵的毛遂自薦心中充滿了期待。
若說司馬懿是從軍爭方面提出對抗漢軍的策略的話,那么賈逵就是從內政方面了。
曹丕并非是無才之人,或許他之前會忽略這一點,但現在在賈逵的建議下,他也反應過來了。
要想最大程度穩住關中局勢,那么最好就是從軍政兩方面共同入手。
況且雖然都是刺史,但與兗州這種大州相比,賈逵自請為雍州刺史,無疑是降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