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漢第三百二十章有才州泰儁義心驚
先識人,方能用人。
讓糜旸建議何人為義陽太守,這是劉備對糜旸的進一步考察,亦是他對糜旸的一種鍛煉。
不然劉備何必讓糜旸一個益北都督,來建議拱衛荊州的義陽太守人選。
劉備的心思,糜旸當然知道。
正因為知道,所以糜旸才會對建議何人為義陽太守一事感到謹慎。
而擇選義陽太守,首要條件肯定是忠誠。
目前在大漢中,能值得糜旸且劉備信任的,大多是元從系及荊州系的人才。
看起來這個候選范圍也不狹小,但是尷尬的是荊州系的人才,有很大一部分天然就不在擇選范圍中。
因為目前受到劉備重用的荊州系人才,大多是當初他蟄居新野時招募的。
例如傅肜、魏延、輔匡、張南等等,他們全都是義陽郡人士。
按照兩漢沿襲下來的官員回避原則,他們是不可能擔任籍貫所屬郡的太守的。
而除去對忠誠與籍貫有著嚴格要求之外,義陽太守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標準。
義陽郡在荊州中的地位,猶如漢中郡于益州中的地位一般,既是一個拱衛后方的門戶,又是將來漢軍從荊州北伐的跳板。
有著這樣重大的戰略意義在,決定了來日上任的義陽太守必須是個有著一定軍事才能,并且在荊州中有著一定威望的人。
因為義陽郡作為剛剛歸附大漢的郡,并且義陽郡不如漢中郡那般有著群山拱衛。
它直接與敵國邊疆相交,若是讓在荊州中沒有威望的人擔任義陽太守的話,那么有可能會讓義陽郡一直處在動蕩不安的境況中。
這一點肯定是劉備所不愿意看到的。
在目前這個時間點,大漢的人才不算少,但要想完全兼顧以上條件的人很少。
不過正因為可選擇的人少,所以才會被劉備當做是對糜旸的一種考察與鍛煉。
在思來想去之后,糜旸的心中出現了一個人選。
這人便是李嚴。
本來除去李嚴之外,趙云從各方面來說都是最符合擔任義陽太守的人選。
只是目前趙云是征南將軍,承擔著守護益州南部的重任,他目前實際上是有實無名的益南都督。
若將趙云改任為義陽太守,其實算是將他降職。
況且就算不考慮這點,在近來南中漸漸不老實的情況下,將趙云千里迢迢抽調來義陽也不合適。
而在排除掉趙云之后,糜旸能夠推薦的人選就只有一個了,那便是李嚴。
李嚴雖不是元從系或者荊州系的大臣,但他的忠誠在劉備在世時亦是值得信任的。
李嚴也是目前大漢中為數不多的軍政雙全的大才之一。
這一點從他之前的履歷中便可看的出來。
雖然李嚴是南陽人士,但當義陽郡從南陽郡中分割出來后。
大漢的官員回避制度,已然不會對李嚴擔任義陽太守造成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