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糜旸因為發現一位人才而感到欣喜時,宛城的數十里外有著一道巨大的風塵漂浮在大地之間。
那道巨大的風塵,正在以極快的速度朝著宛城逼近著。
而隨著那道巨大風塵不斷移動的,還有著上萬聲響徹周圍數里天地的馬蹄踏地聲。
這一幕幕都在映照著,在那道巨大風塵中的,正是上萬正在高速奔馳的鐵騎。
這上萬鐵騎正是受曹丕所召的,魏左將軍張郃所統領的關中鐵騎。
上萬鐵騎在身前那道精壯身影的帶領下,在以極快的速度接近宛城數里之外后,開始有意的放慢速度。
所以當到達宛城之外后,上萬關中鐵騎奔馳的狀態亦正好停止。
然后一直圍繞在他們周遭的漫天風塵,亦開始漸漸消散在天地之間。
在漫天風塵完全消散之后,那上萬關中鐵騎的全貌才顯現出來,而作為他們主將的張郃亦將目光投向了身前的宛城。
一臉疲憊的張郃身穿精甲坐在高大的駿馬上,當他抬頭看著眼前的這座偉岸城池時,他的眼神中在充滿著復雜的情緒。
在曹丕繼位之后,因為雍涼之地屢有動亂,所以曹丕便任命曹真為鎮西將軍,配合本來就領兵駐防陳倉的張郃一同討平各地叛亂。
當曹丕急召張郃前來宛城的命令到達關中時,張郃正好剛剛平定了安定郡的叛亂,領著部隊在長安城外修整。
在當年的五子良將中,論地位與受信任程度,他是最低的。
這一切都源于當年在官渡外的那一投。
張郃自然知道這一點。
不過這一點并沒有讓張郃內心中的功名之心有所冷澹。
反而可能是為了洗涮大魏對他的懷疑,張郃的功名之心一直是五子良將中最盛的。
在強盛的功名之心的作祟下,張郃不會放過任何一次立功的機會。
所以本來領軍修整的張郃在收到曹丕的詔令后,他便馬上放棄了修整的打算。
張郃在憑著曹丕的詔令匯合了長安城中的數千鐵騎后,張郃率領著一共上萬關中鐵騎快速朝著宛城而來。
長安與宛城的距離不算近,但盡管如此,張郃卻能率領著上萬關中鐵騎,在十日左右的時間來到這宛城之下,可見他的內心有多急切。
只是讓張郃沒想到的是,當他剛剛邁入南陽郡的地界之時,他就得到了魏軍慘敗的消息。
襄樊會戰的結果,在時間的發酵下早已傳遍南陽郡中各地。
而在張郃得知這個消息后,他不禁感到無比懊悔。
沒想到他千趕萬趕,卻還是晚了一步。
而且僅僅只差半個月左右的時間。
而在早已傳遍南陽郡的消息中,張郃還知道襄樊會戰中魏軍之所以會慘敗,有個很重要的原因便在于馬超那三千西涼鐵騎的出現。
在知道這點后,張郃心中的懊惱情緒愈發深重。
以張郃的視角看來,若襄樊會戰能發生在他到來之后,那么魏軍是肯定不會敗的。
但木已成舟,縱算張郃此時如何懊惱也無用。
而在懊惱之后,張郃心中還浮現震撼的情緒,及對漢軍深深的忌憚。
不管怎么說,這一戰算是徹底打出了漢軍的威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