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現象每朝每代都有,很多人將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歸結于天賦,但這一點其實不太準確。
真正讓二代無法超越一代的是,二代缺乏一代創業時面對各種艱難困境的經歷。
這種經歷是很寶貴的。
就如現今的大魏來說,曹真其實就是曹氏宗親中的二代,但他的成就卻可以與曹氏一代相比擬。
難道其他與曹真同輩的曹氏二代,就全都不如曹真聰慧嗎
并非如此,大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之前未跟在曹操身邊深深歷練過而已。
要不是有著這層缺陷的話,歷史上司馬懿是沒辦法那么容易篡權的。
而這種現象,從法邈的身上可以知道,在當今的大漢中也是存在著。
這也是歷史上造成季漢滅亡的原因之一。
幸運的是糜旸因為個人的造化,他雖屬于二代,但卻沒有這種擔憂。
這也是劉備能放心讓糜旸擔任梁州牧的真正原因。
在安撫下法邈之后,糜旸馬上做出了他的應對
“傳令下去,明日一早,全軍拔營返回南鄭。”
“另外將軍中的斥候全都派出去,觀察著關中的一舉一動,若有異常及時來報。”
“另外你馬上寫好一道奏疏,將魏軍即將大舉進犯梁州的消息送回成都。”
聽到糜旸的三道命令之后,法邈馬上會意回到坐席上坐好,并開始攤開帛書書寫起來。
魏軍不知道何時會大舉進攻,在這種情況下,身為梁州牧的糜旸及時回南鄭坐鎮當然是第一要務。
至于派軍中斥候進一步探查魏軍的異動,也是應有之義,這可以讓己方不過于被動。
而關于糜旸的最后一道命令,法邈以為糜旸是想向成都求援。
畢竟目前梁州的大軍并不多,而且需要守備的地方太多。
在意識到這一點后,法邈停筆問糜旸道“臣要派出信使,讓鄧主簿快速率軍回返嗎”
就在不久前,在糜旸的命令之下,鄧艾領著五千梁州及一眾梁州中的新興派將領南下。
按照時日推算,鄧艾的大軍現在還走不遠,若派快騎去追的話,是追的上的。
在法邈看來,現在梁州即將面臨大敵,糜旸又有向成都求援之意,那么召回鄧艾大軍加強梁州防備也是正常的。
只是糜旸在聽完法邈的進言后,他卻搖搖頭說道“不必。”
見糜旸是這種態度,法邈意欲再勸,可是糜旸卻先一步言道
“之前孤撥調五千大軍南下時,就曾考慮過漢中防務一事,五千兵馬在不在漢中對孤來說,并無什么分別。”
當然糜旸也知道法邈會作出如此建議的緣由,因此他便加了一句道
“況且現在,成都還會有什么援軍嗎”
糜旸沒有托大。
調撥兵馬南下協助諸葛亮,乃是糜旸率先提議,諸葛亮首肯后的決定。
以諸葛亮的性格,他能首肯糜旸調撥五千兵馬南下,肯定是經過精密考慮的。
盡管目前漢中就剩下兩萬五大軍,但對諸葛亮與糜旸來說,這在他們看來,并不會對漢中的防務造成太大影響。
益州目前也的確需要五千梁軍的協助,這一點也不容忽視。
當然之前糜旸之所以會提出調撥五千大軍南下,一方是真心想協助諸葛亮,另一方面也是想減輕漢中的后勤壓力。
均田制是個好制度,但涉及到土地制度的改革,一開始肯定會造成大量存糧的流失。
可以這么說,要不是之前踏平許多世家豪族,得到了他們的存糧,現在的梁州早已經缺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