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經省了又省,無處可省。
我們官員非常廉潔高效。
二百萬兩銀幣,就夠發起一場大規模戰爭。
大明朝二百萬兩銀子,沒出京就會被漂沒一半。
二百兩萬銀子,發到軍戶手中,連二十萬兩都沒有。
我們只能開源,掙錢這件事,交給我來辦。
過段時間,我認為你們不會再為錢擔心。”
蘇河直接攬下賺錢的工作。
加稅是最省時省力的辦法,但完全不可行。
蘇河的辦法是賣工業品,他一直推進工業化。
這個時代,工業是最賺錢的產業。
生產多少商品,社會就能消化多少商品。
這段時間,蘇河一直忙于寫小學的教材。
現在只建立基礎的重工業,都沒有建立掙錢的輕工業。
只要他做出幾件賺錢的工業品,就能解決現在統領府的財務危機。
眾多官員,聽到蘇河把這件事攬下。
他們都松了一口氣。
一起共事這么長時間,他們都知道蘇河不輕易說出承諾。
一旦蘇河說出承諾,必然能把承諾實現。
但他們心中都有些疑慮,二十萬兩銀幣的缺口,這實在是太大了。
他們也想不出來,除了加稅之外,做什么能短時間,籌集二十萬兩銀幣。
“在我實行計劃之前,有一個政策,需要和大家討論一下。
那就是專利政策。
我發現有很多老師傅,他們掌握著祖傳的絕活。
卻怕被別人輕易學去,利益受到損失。
如果沒有兒子傳承,他們寧可把這些技術帶到棺材里,也不會交給徒弟。”
王仲策認同道:“確實是這樣,我父親這種不在乎門戶之別,誰來學醫術,他都教的醫生。
整個漢中城這么些年,也就出了我父親一人。
敝帚自珍,才是傳統工匠傳承技術的情況。
古代很多珍貴的技術,就是這樣失傳。
別說工匠,我們讀書人也這樣。
很多家族藏的孤本書籍,一般情況下,都不借閱給外人觀看。
人性就是如此,誰都希望自己后代,要比其他人多一些本領。”
蘇河也認同王仲策說的情況。
“我提出專利政策,就考慮好了人性。。
當公開技術獲得的利益,遠大于自己私藏技術時。
所有人都會仔細考量,到底公不公開技術。”
蘇河與在場的官員,開始討論專利政策。
主要是蘇河講述他設計的專利政策,其他官員,根據現在的情況,進行一些補充。
他們很快達成一致意見。
專利分為集體專利和個人專利。
集體專利主要是公司等機構申報,公司獲得專利帶來的利益。
個人專利是個人申報,申請人獲得利益,可以很多人共享一件專利的收益。
一個技術申報專利,就等于公開這個技術。
專利保護期是五十年,可以根據情況,申請延長保護期。
在專利保護期內,其他人使用專利,必須要獲得授權。
沒有獲得授權,私自使用,懲罰獲得利益的十倍罰款。
戶部罰沒八成,兩成給專利受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