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的百姓都沒有受到戰爭的波及。
王朝末年一般都會消滅三到五成人口。
安史之亂到五代十國這段時期,甚至消滅了七八成人口。
大量的人口損失,解決了土地矛盾,同時也解決了饑餓。
這才奠定了新朝盛世的基礎。
蘇河爭奪天下的過程,損耗的人口還不到一成。
大量人口存活,又遇到小冰河時代,天災頻發。
朝廷各地缺糧,已經是正在發生的危機。
應對危機的方法,通常是開源節流。
人口不會大規模減少,節流不可行。
開源是唯一的辦法。
蘇河選擇的開源方法,就是奪取其他地方富裕的土地。
華夏北方地區,受到小冰河時代的影響,糧食大規模減產。
南方地區受到的影響更低,更南的地區,例如東南亞地區,受到的影響不大。
大華王朝奪取南洋,這只是第一步。
蘇河已經盯上東南亞其他地區,等到西北和北方穩定,大華王朝就會向南方擴張。
大華王朝的主要擴張方向一直是南方,那里能獲得大量的糧食。
但蘇河選擇先平定北方,小冰河氣候的影響,對于蒙古草原的游牧民族來說,將會決定他們的生死存亡。
每到這個時期,草原部落就會改朝換代,最終形成一個霸主。
前世的草原霸主是建奴,這一世建奴已經被消滅。
南下戰略一旦確定,就將會占據大華王朝大部分資源。
這時北方游牧部落崛起,大華王朝短時間內,也沒辦法抽調太多兵力,很可能讓北方游牧勢力做大。
蘇河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他先解決大華北方地區,把草原掌控在大華王朝手中。
北方地區能大量的肉食和礦產,收益很大。
大華又占據絕對的武力優勢,蘇河有信心盡快解決北方地區。
石溪帶著蘇河一行人參觀天津碼頭。
這里是專門的貨運碼頭,有著大量的蒸汽起重機。
蘇河詢問道:“漕運改為海運,情況怎么樣”
京城附近的糧食,在風調雨順的時候,都養活不了京城的人口,更何況是小冰河時代天災頻發的時候。
必須要從外地調糧,水運是成本最低的運輸方式,又有著京杭大運河。
大運河作為大動脈,形成了從東南地區向京城運輸糧食的漕運。
近百萬人依靠著漕運存活。
明朝末期很多開明的官員,已經發現漕運消耗太高,遠不如海運。
但那時的大明,根本承受不起百萬漕運從業者造反的代價。
大華成立之后,不再禁海,并大力發展海洋貿易。
海運取代京杭大運河的漕運,已經是所有官員的共識。
糧食通過海運調派依然叫漕運,卻已經不是專指大運河運輸糧草。
之前的漕運相關人員,都分配土地,或是由工廠吸納。
大華王朝掌握著絕對的武力,也不怕這些烏合之眾造反。
石溪聽到蘇河的問話,他立刻回答道:“陛下,海運運輸量巨大,一艘大海船可以運輸幾千噸到上萬噸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