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的傳教士也不是個稱職的翻譯,心神全被歐文的語言和動作吸引住了,根本想不起來還要給斯當東等人翻譯。
只見歐文嘴角神秘一揚,伸出一雙指節分明的修長的手,對著自己邊上的博蘭輕喝一聲:“起!”
話是對著博蘭盆景說的,視線卻是沖著夏青黛來的。后者心領神會,抿著笑,上前一把捧起博蘭。
在看不見夏青黛的人眼里,這就等于是博蘭被歐文一聲“起”吆喝得飛了起來!
乖乖,這是什么詭異的手段!莫非這紅毛是個妖精——雖然歐文明明是金毛,但是在大清國民的心中他來自英吉利那就是紅毛。
十八世紀的英國人在大清人的嘴里有個綽號“紅毛”,從官方至民間都這么稱呼他們。人菜癮大的乾隆,還特地為這支使團寫了首詩,叫《紅毛咭唎國王差使臣嗎嘎爾呢貢至詩以志事》。
別管詩寫的水平怎么樣,反正也不用大家背。但可以證明在十八世紀的大清,紅毛咭唎就是英國人在官方的正式稱呼。
而到了鴉片戰爭之后,清政府簽訂的《南京條約》上,已經把“紅毛咭唎”改稱“大英”了。
此間華夏人的心態,只從文字上便可見一斑。
在場的大清官員見了飄起來的盆景,均忍不住輕抬起屁股,一副一言不合拔腿就跑的姿勢。
還是有兵權的馬瑀首先鎮定下來,沉聲問:“閣下真是英吉利伯爵?”
“如假包換。”歐文灑然一笑,一臉誠懇,絕對不像個妖怪。
但他跟其他的英吉利人確實不一樣。
旁人發色多發紅,皮膚也在海上被紫外線曬得紅通通,只有歐文從始至終都是一副未經風霜的純白模樣。
“你會法術?”
“非也,魔術罷了。”歐文又給了夏青黛一個眼神,淡然道,“落。”
這盆博蘭盆景便“唰”一下飛到了他身前,安安靜靜擺在他的食案上。
夏青黛笑瞇瞇地看著歐文,她已經有點知道歐文為什么要來這一出了。
果然下一刻,歐文便笑著道:“在下這個魔術也不是每次都靈,遇到特別有緣之物才會成功。看來今日我與這棵樹有緣,不知兩位大人能否割愛?”
夏青黛捂著嘴笑,歐文這是看出來她對著盆景兩眼放光,所以幫她買的呀!也不知道對方肯不肯賣。
她趕緊轉頭看著目光炯炯地看著馬瑀和張玉林。
這種極品盆景在市面上肯定是買不到的,不是有錢就可以。藝術品就跟古玩一樣,不會在市井流通,只在特定的人圈子里才有。
而且說實話,他們英國來的幾個人自從下船登陸后,就是去上個廁所都有仆人跟著。名為帶路,實際跟監視又有什么區別?想要痛快地接觸當地人買些東西,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