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條件倒是不錯,不過你們的這些區域大多數都是未開發區域,就比如這個貝拉,看地圖完全是一座新城市,恐怕現在連人都沒幾個吧”魯道夫指著地圖上貝拉前面寫著“規劃中”三個字問道。
恩斯特解釋道“目前我們在貝拉的人口已經達到七千多人,而且有一條直達內陸的鐵路直通貝拉港,在這里投資建廠,未來肯定不會差,而且我們東非嚴格意義來說并不缺人口,尤其是東非義務教育比較成熟的情況下。”
“再者說,你不了解東非的國情,看到這塊區域了么實際上這里才是東非工業最發達的地方,等到貝拉和中間省份對接完成后,貝拉港就和你們當年發展的里雅斯特港一樣會突飛猛進式的發展。”
恩斯特所指的區域,也就是東非第一工業大省馬塔貝萊省,顯然貝拉如果能夠承接馬塔貝萊省的出海口重任,其地位未來不會低于達累斯薩拉姆市。
因為這里就是馬塔貝萊省最快的天然出海通道,而且可以輻射馬拉維湖南部,霍亨索倫行省等中部地區。
而恩斯特的話就讓魯道夫有些不可思議了“你們東非最發達的區域不是東部沿海么”
而且德奧兩國也不可能在東非投入太多,他們本國又不是不能建廠,兩國實際上在金融業也不算發達,能夠投資的數額也很有限。
魯道夫皺著眉頭道“那你們為什么不放開內陸市場,反而只開發沿海區域呢”
要真論資本,肯定是英法兩國最強,英國是金融業霸主,法國也有高利貸帝國的“美稱”。
所以,東非全力支持兩國在沿海地區投資,而內陸則是東非政府自己承擔,尤其是一些東非的重工業部門和國防工業肯定是要放在內陸的。
最后魯道夫代表奧匈帝國還是和東非簽署了協議,畢竟東非是有極大潛力的,至少前期不用擔心投資血本無歸的情況,而且東非作為熱帶國家,本身就有需要奧地利所欠缺的特殊資源。
實際上莫桑比克島的衰落主要是天災加人禍造成的,莫桑比克政局動蕩使得莫桑比克島人口外流,而失去產業和人口的莫桑比克島地位一落千丈。
而且彭巴港靠近東非的新符騰堡省坦桑尼亞南部,所以這里也容易獲得東非的支持。
當然,德奧兩國也不是開善堂的,兩國企業也要賺錢,所以他們在東非的投資肯定要有利可圖,在這一點上東非沒有意見,只要不欠本國公民的薪水完全在東非承受范圍之內。
該島在葡萄牙致力接管印度及東印度群島貿易的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這估計也是莫桑比克殖民地名稱由來的重要原因。
當然,依照前世莫桑比克的歷史,即便葡萄牙人有能力開發這兩處港口恐怕也要等到20世紀之后了
“而且納卡拉東北就是科摩羅群島和,正東方向則是馬達加斯加島,三者互為犄角,相互配合,對于我國掌握莫桑比克海峽有重要意義。”
其中彭巴和莫桑比克島主要負責北莫桑比克的對外經濟港口職能,而納卡拉港則是東非海軍重點建設的軍港。
而東非接手當地,莫桑比克島自然不再可能經受戰爭的反復洗禮,唯一可惜的地方在于莫桑比克島并不與大陸相連,不過這對于東非而言不是大問題,前世莫桑比克就建設一條數公里的路上橋梁將這里和大陸部分連接,未來東非自然也能這么干。
1892年2月
恩斯特點點頭道“我們東非有二十多個省,如果從數量上來看東非東部目前確實是本國的經濟核心地帶,但是單從省份內部對比,中部的馬塔貝萊省工業規模已經是全國首位,而中部的其他省份因為資源問題發展的也不錯,所以不要小看東非內陸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