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塔阿雷納斯處在麥哲倫海峽的中間位置,建設于1843年,起初主要為過往船只加煤,后來因為智利政府不斷向當地流放罪犯,漸漸發展為規模稍大的定居點。
而蓬塔阿雷納斯真正發展起來,主要得益于金礦和羊毛,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蓬塔阿雷納斯已經成為重要的羊毛加工中心。
而蓬塔阿雷納斯的好日子,結束于1914年,隨著美國人所主導的巴拿馬運河正式完工,這使得麥哲倫海峽的地位大大下降。
這種影響甚至超過了蘇伊士運河對好望角的影響,因為麥哲倫海峽所處的南美洲,本身就屬于世界的偏僻地帶,而位于南美洲南端的麥哲倫海峽更是如此。
雖然麥哲倫海峽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都是美洲大陸兩岸的唯一海上通道,但是其通行船只數量并不多。
就算其鼎盛時期,對比同時期的好望角也相差甚遠,要知道其最發達時期,蘇伊士運河已經開通,好望角的地位一落千丈。
而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樣的,一個是鐵路的崛起,使得美洲兩岸的主要交通格局徹底改變,最典型的就是美國和加拿大等國家,紛紛興建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鐵路。
所以,即便沒有巴拿馬運河,麥哲倫海峽的地位也并非不可取代。
而南美地區經濟相對于北美,幾乎就是落后地區,兩岸貿易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除了經濟問題以外,麥哲倫海峽的自然條件也比較堪憂,麥哲倫海峽緯度太高,氣候寒冷,地處西風帶,風高浪急多浮冰,而且整條海峽長達五百公里,沿岸地形復雜,人煙稀少這在全世界的主要海上交通要道里都是比較少見的。
就拿好望角來說,雖然好望角也因為風暴多的原因比較危險,但是和麥哲倫海峽對比,完全是小巫見大巫。
好望角的緯度在南緯三十四度左右,而麥哲倫海峽處在南緯五十多度,所以麥哲倫海峽的氣候更加惡劣,而且好望角海域相對開闊,而麥哲倫海峽不僅相對狹窄,其航道長度更是一個槽點,五百公里的距離,加上復雜地形,使得即便是經驗豐富的老水手想要安全通過這里也需要一定的勇氣。
所以說,巴拿馬運河的開通,如果按照原歷史的發展,幾乎給麥哲倫海峽判了死刑。
而這也是智利政府為什么積極配合東非關于麥哲倫海峽復航合作的主要原因。
智利外交部長里加爾多對著雷尼說道:“確實如此,巴拿馬運河的開通,讓麥哲倫海峽航線幾乎癱瘓,所以我國格外重視貴國對于麥哲倫海峽的提議,并且愿意積極配合貴國的規劃。”
“我們希望未來麥哲倫海峽航線,像如今的好望角一樣,雖然因為蘇伊士運河的出現,地位下降,但是卻因為貴國的崛起而起死回生。”
好望角曾經因為蘇伊士運河開通地位一落千丈,而彼時東非雖然在非洲大陸上嶄露頭角,但是經濟水平卻并不高。
而轉機出現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隨著東非從葡萄牙手中搶奪大量西海岸國土,為了開發西部,好望角成為了東非兩岸船只往來的主要通道,這就重新帶動了好望角航運的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