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了衛生部的數據,恩斯特說道:“希望這場瘟疫能在明年徹底結束,不過,現在我們已經無法繼續和瘟疫消耗,社會的生產活動要繼續,而第五個五年規劃也要正式開始推進。”
“鑒于今年和明年的疫情形勢,首先開啟農業領域的項目,等到明年年中再依據疫情的發展情況,決定工業和服務業領域的項目開展。”
農業是受疫情影響最小的,畢竟鄉村地區人口分布相對均勻,生產活動也比較固定,不像城市那樣人口集中的同時人口流動還十分頻繁。
于是,在1921年,東非政府的第五個五年規劃,首次以農業為發展打開基礎。
而這一點和之前東非的五年計劃有著顯著區別,以前東非的五年計劃,實際上可以用五年工業計劃來形容,優先發展工業是基礎。
而第五個五年規劃不僅首次將第三產業制定為發展重點,同時因為疫情的特殊原因,最先下場的反而是農業。
而五五規劃中,關于農業的重點,這次體現在兩個方向,一個是土地綜合整治,另一個則是節水農業。
而接下來就輪到農業部門向恩斯特匯報工作了。
“陛下,根據如今東非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我們農業部以及水利部,國土資源部等,通過聯合調研和研究,認為第五個五年規劃期間,農業領域的發展應該進一步朝著著集約化方向推進。”
“1920年,全國的耕地面積達到了二十七億畝,糧食種植面積位居世界第二位,經濟作物種植面積位居世界第一位。”
“帝國的農業總產值位居世界首位,遠超世界其他國家。”
“通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我國農業機械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僅全國農用拖拉機擁有量就高達八十多萬臺,除此外,其他谷物或者農作物種植和收割機數量也大幅度提升。”
“農藥和化肥產量也大幅度增加,進一步提高了帝國的農業產量,機械化和農藥化肥的使用,使得我國糧食產量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這也就是說,東非用世界第二的糧食種植面積,種植出了比美國更多的糧食。
而在世界農業危機持續的情況下,東非能夠取得如此令人矚目的成績,其實也和東非的國情分不開關系。
因為要清楚一點,因為人口差異的原因,東非比美國多出了六千萬張嘴,所以東非必然要在農業,尤其是糧食作物種植上狠下功夫。
除此外,東非的農業機械化程度已經達到世界第一水平,同時東非的主要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而美國則以小麥為主。
很顯然,一般情況下水稻的產量要高于小麥,除此外東非作為熱帶國家,大部分土地一年實現一年兩熟,而實際上東非的糧食作物,基本上實現了兩年五熟。
這種情況下,東非的糧食產量超過美國也是必然,雙方在耕地面積上本就相當,而東非的氣候實際上也不錯,至少光熱條件比美國更好。
而東非和美國在農業自然條件上的顯著劣勢,也可以總結為兩點,那就是土壤和水源。
而接下來,農業部門也提到了這兩點。
“我國在農業領域取得了偉大的成績,但是農業發展中的問題,也比較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