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在遭受了一戰洗禮后,到目前為止才剛剛清理完戰爭遺留的廢墟。
而黑角市作為比屬剛果殖民地的經濟和政治中心,同時又有比屬剛果殖民地第一大港口城市的地位加持,這讓黑角在比屬剛果的政治地位地位,堪比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和本土第一大港口城市安特衛普之和。
在政治上,作為殖民地,比屬剛果的政治中心自然和其他殖民地一樣,是被放在沿海的,這有利于宗主國的控制。
而經濟上,比屬剛果殖民地吃了一大筆戰爭紅利,成為了一戰期間比利時國內資本的避風港,大量比利時國內資本涌入黑角市等比屬剛果殖民地。
最后則是移民大量涌入,在戰爭期間,大批比利時人移民到比屬剛果。
這使得在一戰的五年時間里,比屬剛果殖民地可以說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
截止到1922年,單單是黑角市人口就突破了七十萬,其中大部分都是從為了逃避戰火而移民比屬剛果的比利時人,而整個比屬剛果的人口也突破了一百三十萬。
這其實也好理解,比利時雖然是歐洲一個不起眼的小國,但是人口密度卻高的驚人,彈丸之地的比利時本土總人口超過了七百萬。
而在一戰期間,比利時又是兩大陣營反復拉扯的前線,戰爭打的尤為激烈,這就導致了比利時大量人口外流,而作為本國海外領土的比屬剛果殖民地,也就成為了很多人的第一選擇。
得益于本世紀初,比屬剛果殖民地的高速發展,所以在迎來本土殖民潮前,比屬剛果殖民地在比利時人心中的印象還是很不錯的。
而且,跑到比屬剛果殖民地躲避戰火,就算比屬剛果殖民地情況和想象中不一樣,旁邊還有東非這個備選項。
20世紀初的東非,早就擺脫了蠻荒之地的刻板印象,畢竟能夠成為世界頂級強國之一,東非本土怎么可能差的了太多。
而且,很多比利時人并非對比屬剛果的情況完全一無所知,作為比利時最重要的海外殖民地,有不少比利時企業和人員,是經常往返于比利時和剛果殖民地之間的。
在戰爭期間,就有不少比利時航運公司做起了移民生意,而這些航運公司本來就是戰前比屬剛果殖民地和本土聯系和貿易的主要溝通橋梁。
他們對于比屬剛果殖民地的發展情況也更加了解,而這些航運公司的員工,自然基本上也是本國人,所以為了家人的安全著想,他們也愿意多準備幾條船票。
相對于移民比屬剛果殖民地的比利時普通人,比利時本土的企業更是在一戰期間大量涌入比屬剛果殖民地。
比屬剛果殖民地再怎么說也有二十多萬平方公里,比本土面積大的多,而且資源也比較豐富,最重要的是不會受到戰爭影響。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比利時鋼鐵企業在戰爭期間,大量遷往比屬剛果殖民地。
一方面,比屬剛果殖民地擁有豐富的鐵礦資源,而比利時本就是歐洲鋼鐵產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所以在戰前,比利時的不少鋼鐵企業就已經提前布局比屬剛果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