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對于20世紀的底層民眾而言,他們也需要一個宣泄口,來發泄情緒,而“偽工黨”就是一個很不錯的辦法。
就比如英國工黨,他們如果上臺執政,就能讓很大一部分英國民眾產生英國變成“工黨國家”的錯覺。
所謂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這種“偽工黨”還能起到“祛魅”的作用,一定程度上,讓東非民眾接觸到“真實的工黨”,能讓他們意識到工黨不是萬能藥。
越想,恩斯特越覺得可行,畢竟搞這種假“工黨”,完全可以找自己信任且可靠的群體來執行,就比如讓一群貴族,官僚出身的人,來做東非假工黨的領袖,和真正滲透到東非的工黨分子對沖,可以分化他們的“流量”。
而且,這種假工黨還有一個好處,畢竟他們能夠得到東非的“官方授權”,開展活動比真正的工黨分子容易的多,這種情況下,就算假的,也能成“真”的,黑貓也能變成“白”貓。
不僅如此,東非也不是沒搞過“計劃經濟”,很多民眾是親身經歷過“計劃經濟”時代的,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容易讓民眾對“工黨”祛魅。
再說東非實際上上到現在為止都沒有完全放棄過“計劃”經濟,五年規劃每年都在執行,如此一來,東非的部分貴族,官僚搖身一變成為所謂“工黨”分子,甚至皇室成為工黨“支持者”也不是不行。
可以說,恩斯特的這個辦法,不可謂不歹毒,這就好比尼古拉二世搖身一變成為了俄國“工黨分子”一樣,實際上兩者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樣東西。
這些想法,恩斯特暫時按捺在心底,他對莫林說道:“總而言之,先調查清楚,如今國內工黨分子的具體發展情況,尤其是是否有組織性的工黨團體在東非誕生。”
工黨不可怕,可怕的是有組織性和指導性的工黨團體,莫林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向恩斯特保證。
“陛下,放心,如果真有工黨分子敢在東非活動,我們國防安全局保證讓他們胎死腹中。”
恩斯特卻擺擺手道:“不,先不要打草驚蛇,具體情況還要詳細調查,你們也不要露出馬腳,引起敵人的注意,我們要結合如今帝國的情況,來制定合適的辦法,所以在此前,要做到知彼知己,這樣才能百戰不殆。”
“工黨分子是十分狡猾的,這一點從俄國工黨就可以看出來,他們尤其擅長地下工作,一旦讓他們發現我們的存在,反而有可能讓他們變得更加警惕和嚴密。”
“而且,你們怎么能保證東非的工黨分子,就沒俄國契卡混入呢!他們可也是搞間諜工作的高手,所以我們更應該保持謹慎態度。”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