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道夫,根據我們東非經濟專家的預測,新一輪的經濟危機,很有可能在近幾年內爆發。”
“如今,你馬上要成為奧匈帝國的實際掌控者,如果遇上這場經濟危機,那對于哈布斯堡的統治,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從一戰結束,到現在,整個世界的經濟都火熱發展,但這種情況顯然是不健康的。”
“全球市場就那么大,但是各國的工業都在突飛猛進式發展,而我們這些工業國,又源源不斷的從那些落后國家掠奪財富,這也意味著他們消費水平和能力的極大削弱。”
“總而言之,如今世界的工業生產和消費市場是極其不匹配的,這也意味著全球經濟秩序隨時有崩塌的風險。”
“而且,我預測這次經濟危機的破壞性將超過所有人的想象,所以,你應該提前做些準備,畢竟,你剛剛掌權,如果再遇到經濟危機,這對于你是極其不利的。”
恩斯特可不希望哈布斯堡在奧匈帝國的統治倒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奧匈帝國是東非在歐洲戰略的重要支點,關系到東非在歐洲的利益存在和影響力。
同時,恩斯特作為君主制的代言人之一,他并不希望歐洲君主的數量進一步減少。
魯道夫對恩斯特所說的情況,也表達了自己的擔憂,他絲毫不懷疑恩斯特“預測”的真實性。
畢竟,經濟危機發生的原理,各國上層很清楚,如今世界市場的“不健康”發展,大家心里都有譜,但是各國政府就像賭徒一樣,不得不持續跟進。
就比如工業領域的發展,工業代表著國力,尤其是歐洲這個國家林立的地方,如果工業落后,那就必然會在競爭中處于不利的位置,所以對于工業產能過剩,大部分國家都選擇忽視,大不了打一仗,這樣一來,市場的問題自然迎刃而解,贏家通吃。
而誰能成為贏家,工業能力強的國家自然勝算越大,所以各國政府只能硬著頭皮發展工業。
魯道夫對恩斯特問道:“姐夫,不知道你有什么好的建議?”
對于恩斯特,魯道夫還是比較信任的,而且東非從一塊殖民地,發展到今天這個水平,就算恩斯特是個白癡,也沒有人會懷疑他的能力。
恩斯特說道:“讓我提建議的話,那就是在這次經濟爆發的時候,政府要發揮主導作用,尤其是奧匈帝國這種國情比較復雜的國家,如果放任經濟惡化,勢必會引發新一輪的政治危機。”
“所以,你接下來必須保證本國工業不至于在經濟危機沖擊下,發生系統性的崩壞,度過最困難的時期。”
“甚至不妨參考一些蘇聯的經濟政策,畢竟要說國家對經濟的干預,沒有哪個國家比蘇聯做的更徹底。”
“當然,我話也要說在前面,如果學習蘇聯,那勢必會引發一些既得利益群體的不滿,這可能導致奧匈帝國內部的動蕩,甚至是解體風險,具體該怎么操作,接下來每一步你都必須慎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