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道夫對于恩斯特的建議確實感到吃驚,蘇聯對于帝國主義國家而言就是一種“禁忌”,更別說學習了。
他小心翼翼的說道:“這樣一來,恐怕不需要工黨動手,國內的那些利益集團就把我們趕下臺了。”
對于魯道夫的擔憂,恩斯特說:“經濟危機一來,誰也跑不了,與其被動,顯然主動有更多的操作空間,哈布斯堡最重要的還是牢牢把持住軍權,同時,提振國民信心,穩定住多數人。”
“真等到經濟危機爆發,那就以如今奧匈帝國的體量和經濟形勢,那很有可能導致動輒數以百萬計的人口失業,這些人的基本生存如果得不到保障,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這也是你的機會,如果能利用的好,或許可以進一步打破原本奧匈帝國民族問題的桎梏。”
解決經濟危機的辦法,實際上就是建立新的經濟秩序,從而適應新的生產力,這個過程本身就是對國家格局的重塑。
因此,恩斯特說道:“這也是奧匈帝國中央政府,把手伸入到帝國內部各個地區的契機,就像蘇聯這個國家,誰都不能否認,蘇聯的各個部門還有大型企業,他們的垂直管理,使得莫斯科對地方的控制發揮到了極致。”
“而這也是奧匈帝國所缺乏的,如今你們已經初步控制了匈牙利地區,匈牙利或許就能成為試點之一,從而繞開匈牙利地方對維也納的干擾。”
這一點在東非其實也有體現,就比如東非許多政府部門,還有國有企業,他們深入東非各個區域,但卻由東非中央統一管理,地方對其影響很有限,比較典型的就是鐵路系統。
隨后,恩斯特繼續和魯道夫傳授了不少經驗,不過,就是不知道魯道夫現在開始準備,是否還來得及。
……
1929年5月2日。
東加里曼丹。
隨著全國統計工作的展開,東加里曼丹總督府也變得熱鬧起來。
“這是經過幾個月的匯總,還有核實,如今整個東加里曼丹的總人口是三百二十一萬五千零四十三人,比我們預想的還要多出近幾十萬人口。”
密密麻麻的文件擺在東加里曼丹總督克萊森面前,秘書奧倫向他匯報說。
克萊因總督眉頭緊鎖的詢問道:“怎么多出這么多,我記得之前政府檔案記錄的人口可是只有兩百三十多萬,現在這人口統計超出的部分都接近百萬之眾了!”
奧倫回復道:“總督閣下,多出來的這些人口,大致有兩個來源,一個是東加里曼丹的人口出生率是遠高于本土的,尤其是遠東帝國移民,這導致了我們數據的失真。”
“我們上一次統計殖民地人口,大約是五年前,而且當初統計工作并不完整,畢竟殖民地官員和經費有限,加上過去道路,通信等問題,所以誤差較大很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