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德國工業品的信譽和扎實用料,因此德國汽車在歐洲銷量很大,唯一的遺憾可能就是德國本土資源相對匱乏,就比如石油,這極大限制了德國汽車工業的發展,至少德國本國市場,汽車產業發展因此受到一定的阻力。
至少德國政府要因此考慮本國的“能源安全”,缺乏石油,那就減少市場上的汽車存量,并且大力發展替代能源,或者公共交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等。
不過,這并不影響德國汽車的對外出口,其他國家,尤其是那些小國,他們沒有德國這種大國的顧慮。
斯圖加特的汽車產品,就有不少銷往國外,比如奧匈帝國,波蘭,法國,荷蘭,比利時等等。
這座城市的汽車工業,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就已經起步,加上此前,斯圖加特在機械制造領域擁有扎實的基礎,所以在德國汽車工業徹底發展起來后,斯圖加特自然而然的成為了德國汽車工業的重要中心之一。
德國其他城市,諸如呂塞爾海姆斯,慕尼黑,茨維考,柏林,埃森等等,也有汽車產業發展,不過規模都不如斯圖加特,就比如柏林,柏林的汽車企業基本依靠一些中小規模車企支撐。
埃森的汽車產業,則是德國軍工巨頭克虜伯的嘗試,但也沒有發展起來。
這些是德國本土汽車工業發展的代表城市,在德國也不缺乏其他東非和美國車企投資建廠,東非車企就在斯圖加特設置有生產線。
阿爾布雷希特笑著說:“要論對斯圖加特發展的見識,可能我還沒有您了解的多,畢竟我年輕的時候,基本在維也納生活,1921年才正式繼承符騰堡王國的王位。”
斯圖加特作為距離黑興根最近的“大城市”,恩斯特年輕時候,也沒有少來,但那都是上個世紀的老黃歷了。
他接著說道:“而且,斯圖加特的發展,其中東非的貢獻也不少,很多產業都有東非的投資。”
就是到現在,斯圖加特的東非投資產業都不少,畢竟萊茵皇室的老家,黑興根只不過是一座小鎮,就算萊茵皇室回饋,它也吃不了那么多。
恩斯特感慨地說道:“斯圖加特也算我年輕時回憶不錯的地方,小時候我和父親,去過最多的城市就是這里。這次歐洲之行,也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到斯圖加特來了。”
恩斯特這次來歐洲的一個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故地重游,所以最后一站是他的故鄉黑興根。
除此外,遠東帝國也是恩斯特想要去的地方之一,只可惜,以前他并沒有太多的精力,現在國家政務有弗里德里希皇儲分擔,才能抽空到歐洲一趟,以后有機會,他想到前世的家鄉看一看。
……
一個星期后,恩斯特的歐洲之行徹底畫上了句號,在黑興根的霍亨索倫城堡小住幾日后,他踏上了回國的旅途。
而在恩斯特在大海上漂泊的時候,大西洋彼岸的紐約,正在發生一場載入史冊的大事件。
1929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