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長芬格爾對弗里德里希皇儲說道:“殿下,在目前世界主要農業出口地區中,英國的殖民地幾乎都排在前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英國殖民地的農業生產過剩,比我們和美國的性質都要惡劣的多,畢竟東非和美國的人口是實打實的,而英國的眾多殖民地,除了印度以外,大部分都是地廣人稀的存在。”
東非和美國雖然同樣糧食產量過剩,并且在不考慮殖民地因素的情況下,分別是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糧食生產國,但是兩國的人口也多。
再反觀加拿大,澳大利亞……簡直就是專門為了推動農業生產過剩而產生的怪物。就加拿大那個糧食產量,加拿大人一天六頓飯都不可能吃的完,這種“毒瘤”存在,世界糧食市場不低迷就奇怪了。
弗里德里希也對如今英帝國殖民地夸張的糧食產量感到驚訝,他說道:“以往,我們一直把美國視為導致世界糧食價格崩潰的主要國家,現在看來,英國才是最應該把黑鍋扣死在身上的那個國家。”
“過去我們確實忽視了這些英國殖民地的農業發展情況,沒想到加拿大,澳大利亞,甚至是南非,新西蘭這種沒多大的殖民地,糧食產量都不容小覷。”
“如果,把英國的所有殖民地算上,再加上他們在半殖民地,還有其他國家操縱的農業,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直到現在,英國依舊能撐起世界霸主的地位。”
“僅僅是靠著糧食這個武器,英國就有能力讓全世界農業市場,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東非確實低估了英國這個世界霸主的實力,最近這些年來,英國明面上混的一年不如一年,可如果深挖下去,才能明白英國掌握了全世界多少資源。
就以糧食為例,那些過去不起眼的英國殖民地,它們的糧食產量加在一起,比東非,美國這兩個所謂世界農業大國要夸張的多,英國才是真正的世界第一糧食生產國和第一大糧商。
也不怪東非會忽視加拿大,澳大利亞等英國殖民地,至少在上個世紀,這些殖民地的實力肯定是沒有如今這么夸張的,但是,時代發生了變化,尤其是機械化和農業技術的進步,讓這些區域,在短短二三十時間里,農業發展到十分驚人的地步。
農業部長芬格爾面色嚴肅的說道:“不僅如此,糧食僅僅是英國在農業生產領域的冰山一角,這些年,英國在經濟作物領域的進步更是十分迅速,而且對帝國農業形成了巨大沖擊。”
“比如棉花,橡膠,香料,茶葉,煙草等等方面,英國對南亞和東南亞殖民地的開發,使得一個十分繁榮,且具備規模的新熱帶經濟作物產區在世界上崛起。”
“這個區域的經濟作物種植,已經取代當年的加勒比海地區,成為世界經濟作物的主要產區。”
“在三角貿易時代,加勒比海依托自然和成本優勢,成為歐洲和世界經濟作物最重要的產區,為歐洲各國帶來豐厚的利潤。”
“但是,隨著奴隸貿易的結束,環境的破壞,美國崛起等因素,加勒比海地區經濟一直在衰退,而英國也將精力轉向南亞和東南亞地區。”
“這個過程持續了近半個世紀,如今英國當年的付出,已經到了收獲的時候,但這對我們而言,絕對不是一個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