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達加斯加島。
東非在馬達加斯加島上設置有兩個省份,分別是馬哈贊加省和圖利亞拉省,雖然這兩個省份在東非的存在感偏弱,但是近些年來,馬哈贊加省和圖利亞拉省的經濟發展并不遜色東非大陸部分。
東非在當地的投資,主要圍繞軍事、礦產還有農業,這三方面展開。軍事上,馬達加斯加島的戰略意義比較突出,是東非鉗制莫桑比克海峽的重要支撐,而礦產是馬哈贊加省和圖利亞拉省的經濟支柱,近些年來,東非在馬哈贊加省疑似發現了石油,這進一步激發了東非開拓此地的熱情。
最后是農業,馬哈贊加省和圖利亞拉省的農業以灌溉農業,畜牧業為主,東非人沿著河流開辟農田,種植水稻,棉花等作物,而畜牧業集中在馬哈贊加省,以牛羊為主,除此外,當地的漁業資源也比較豐富。
隨著,東非政府對伊默里納王國關注加強,本國的馬哈贊加省和圖利亞拉省也重新受到了關注。
農業部長芬格爾匯報著當前兩省的農業狀況。
“馬達加斯加島的農業發展模式,和東非其他地區有很大區別,這里的農業商品化程度很高,圍繞河流和港口展開,和阿根廷,巴西類似。”
“地廣人稀,適合大牧場經營模式,然后,牛羊和谷物等農產品,通過港口輸送到東非東海岸各地,而馬達加斯加的農業產區,集中在河流兩岸,進一步減少了運輸成本。”
“這幾年,馬達加斯加島的養豬業增長很快,依托當地充裕的谷物產量,還有相對封閉的環境,是發展養豬業比較理想的區域。”
芬格爾之所以重點提及這一點,這是因為東非是豬肉消費大國,但是東非本土大陸部分,卻并非理想的生豬養殖場所,尤其是非洲豬瘟等疾病的傳播。
千防萬防,東非也沒有防住非洲豬瘟對東非養豬業的沖擊,畢竟這種病毒的發源地就在東非,東非首例非洲豬瘟發現于東部沿海地區,時間是1917年8月。
俗話說“當你家里發現一只蟑螂的時候,已經有成百上千只生活在這里。”
非洲豬瘟就是這只“蟑螂”,當東非專業機構發現,并且確認這種病毒存在時,它已經在東非東部地區廣泛存在,并且迅速向四周蔓延開來。
至于預防,難度十分巨大,它的原始宿主本身就是東非當地的野生豬類。
即便如此,東非政府也沒有完全放棄治療,在恩斯特的授意下,1917年開始,東非政府以東非高原為中心,開啟了大規模的“滅殺”運動。
整個東非中東部的養豬業,在政府的無差別打擊下,幾乎全軍覆沒,并且嚴令禁止當時政府劃定“疫區”的豬肉和豬苗銷售和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