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利特說道:“耶里爾,你說的很好,雖然班加西和圖卜魯格距離不遠,但我們還是要盡可能的考慮到蘇伊士運河的影響,能夠減少和蘇伊士運河的競爭,那是再好不過的事,即便這種影響微乎其微。”
“所以,把終點選擇在班加西的理由又多了一條,帝國和地中海沿岸地區的貿易,過去只能依靠蘇伊士運河,還有直布羅陀海峽進行,班加西和圖卜魯格相比,更處于二者的中心位置,這樣反而能把北非鐵路的作用發揮到最大。”
“這樣一來,未來北非鐵路在帝國和奧匈帝國,巴爾干半島國家,突尼斯,意大利和法國的貿易中,都能發揮作用。”
貝利特列舉的這些國家,他們的共同點在于處于,其地中海沿岸領土比較居中,而蘇伊士運河位于偏東部,直布羅陀位于地中海西部,這樣就能盡可能的減少和這兩個關鍵航運路線的直接競爭。
……
在北非鐵路利比亞段還在選址,設計的時候,其南部的達爾富爾段已經準備開工,至于東非段更是早在幾年前就已經完工了。
達爾富爾已經屬于東非的殖民地范疇,不過其人口,卻只有六萬多,但是達爾富爾境內的北非鐵路,幾乎就占到北非鐵路的一半左右,也就是一千多公里。
試想一下,為了一個人口僅有六萬多的地區,建設一條長度高達一千多公里的鐵路,很顯然這是一筆注定賠本的買賣。
在萊茵宮。
恩斯特對弗里德里希說道:“北非鐵路想盡快收回成本,那達爾富爾的人口就必須盡快增長起來,雖然當地的環境惡劣,可養活幾百萬人口,還是沒有問題的。”
“同時,達爾富爾境內的資源礦產也不算少,想要開發也需要人口支撐,所以達爾富爾的人口遠遠不夠,我們要多從遠東帝國引入移民,完全放開當地的移民限制。”
恩斯特一點也不擔心達爾富爾的移民問題,哪怕當地完全是遠東移民,對東非也不會造成任何影響,畢竟達爾富爾的自然條件放在那里,人口上限很難超過千萬規模。
假設達爾富爾的人口上限超過了其承載能力,這對東非也不會造成太大的負面影響,畢竟在恩斯特的認知里,未來東非是必然會進入老齡化,人口減少階段的,那時東非剛好需要引入勞動力。
相較于北非的阿拉伯教教徒,顯然遠東帝國移民,更讓恩斯特放心的多,至少他們不會和東非發生宗教上的沖突和矛盾。
恩斯特繼續說道:“達爾富爾的人口總量,在五百萬左右,應該是一個比較合理的區間,既能保證對當地的充分開發,又能避免環境的崩潰,從而進行可持續發展。”
前世,達爾富爾地區的人口大約是六百萬,不過,東非的達爾富爾殖民地,地盤比前世蘇丹的達爾富爾地區還要大上一些,所以恩斯特說的五百萬人口已經是很保守的數字。